沈汝汝 摄
“有时间就去做义工,有爱心就去做义工”,在定海区盐仓街道,随处可见这种宣传义工的墙面画。盐仓街道义工总站站长朱良成说,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只知道盐仓有很著名的“军嫂义工”,可其实当地还有很多很出色的“农民义工”,譬如“器乐义工”“老娘舅义工”“保健义工”“交通义工”等等。
“器乐义工”免费为村民演奏
盐仓街道的兴舟社区内,由十几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大爷、阿婆组成的“器乐义工”,不演现代风的曲目,专奏人家办红白二事时需要吹打的乐曲,偶尔来点风味小曲调调味。
朱站长说,这个义工团队于去年5月成立。刚开始,很多人都不会表演,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乐器。后来在朱良成和另一位成员庄永康的带领下,大伙慢慢学会了这些乐器。“刚开始学的时候,大家都很辛苦,每天下午2点集中练习,坚持了半年,终于学会了。”朱站长看着这些头发多已花白的老人们感慨道。
而庄永康则告诉记者,他们这些“器乐义工”是专在农村人家办红白事时出场,且均是免费表演。“阿拉忖忖那些年纪大的人,去世了还要花介多钞票在办丧事上面。你去外面请个吹打的乐队,饭钱、工钱和烟钱都算起来,起码也要个1000多块,太贵了。阿拉给老人们免费服务,送他们最后一程。 ”
为做“交通义工”车被偷
兴舟社区63岁的朱正裕,是“交通义工”队伍中的一员。从今年1月到3月,他几乎每天站在大桥接线329国道上或是昌洲大道的路口处值勤,保障这一带交通。“自己会开车,就懂点交通知识。上岗前社区也安排我们专门培训过,手势都会弄。”这样一来,老朱俨然就是个站岗的协警了。
岛城的1月,冰冷潮湿的海风吹来还真有点冷,可老朱还是骑上了自己新买的助动车,每天准时出现在329国道的十字路口处。“我每天要在这里站上3个小时,分别是早、中、晚上下班1小时的高峰期。天气实在太冷,都把我冻感冒了好几次,我光是看病就花了好几百元。”可没过多久,他的电动车在站岗过程中被偷了,这可让老朱一家心疼了许久。“2500多块钱就这么打了水漂,我也被家里人骂了很久。可后来我一想,就当是自己生了场病买了些药,没了就没了,岗还是得继续站啊。”老朱乐观地说道。车被偷了,外加看病,老朱当这个“交通义工”可是赔了不少钱,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做义工的热情。这段道路每天1万多的车流量在老朱和另外7个“交通义工”的管理下,安然无恙地维持至今。
“农民义工”队伍逐渐壮大
“器乐义工”、“交通义工”……这些完全免费的义工们感动着许多盐仓人,并为很多外地人称道。盐仓街道宣传委员俞亚雪说,兴舟社区有次要搞创卫擂台赛,需要招募很多小工,“按道理小工是60块钱一天,但是有一个人突然找到我们说他是义工,不收钱。 ”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俞委员已经不记得了,“像这种甘讲奉献的义工们实在太多,我们经常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
朱良成说,2008年9月刚成立义工队伍的时候,只有40多个人,而现在整个盐仓街道已经有442位农民义工了。“他们都是农民,做义工没有报酬,能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