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清明小长假期间,瑞安飞云镇云周上埠村、桐浦乡桐溪村等地的革命纪念馆迎来大批市民祭奠先烈,重温英雄事迹。据了解,瑞安民间近年掀起兴建红色纪念馆的热潮,已建成和正在筹建的纪念馆达20多处,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红色纪念馆兴建现热潮
4月4日,瑞安平阳坑中学的40多名师生来到位于飞云镇云周上埠村西垟自然村的全学梅烈士纪念馆参观,66岁的全春波饶有兴致地为他们进行讲解。
“全学梅是瑞安市年龄最小的烈士,乡亲们称其为‘瑞安的刘胡兰’。”全春波是全学梅的侄子,每每谈及全学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当然,烈士故乡的村民也都为有这样的英雄人物而感到骄傲。
2007年,西垟自然村村民自发筹资近10万元,筹建全学梅烈士纪念馆。云周上埠村村“两委”得知此事后也非常重视,先后资助近50万元。今年2月份,纪念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沿河而建,占地8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成了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并被瑞安市文明办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
据了解,像上埠村这样的纪念馆在瑞安有20多处,已建成的有陶山革命纪念馆、曹村镇南岙革命纪念馆、塘下镇肇平垟革命纪念馆等,正在修建的有大南乡雷高升纪念馆。这些纪念馆多为民间集资建造,如村民集资、企业捐献、政府适当补助等,建造费用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一二百万元。在兴建大南乡雷高升纪念馆的过程中,由于村民没有能力捐款,就纷纷捐出自家的杉木,总价值达6万多元。村民建馆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一些村民表示,之所以热心于纪念馆的建设,是因为大家对家乡涌现的革命先烈感到自豪,修建纪念馆可以使先烈的事迹世代传颂。同时,拥有这样的纪念馆让村子“名声在外”,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维护和管理成难题
在瑞安,民间红色纪念馆呈现雨后春笋之势。然而,一些已建成的红色纪念馆却遭遇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难题。
4月4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位于瑞安桐浦乡桐溪村的陶山革命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桐溪风景区,绿树掩映下,纪念馆红色的房顶特别显眼。69岁的管理员陈仙木告诉记者,陶山革命纪念馆于1996年建成,每逢清明,都有数千人前来祭奠缅怀先烈。
记者看到,由于年久失修,展厅内多处墙角开始渗水并长出霉斑,天花板出现许多破损,一些张贴的资料图片也开始发霉、腐烂。
“据我所知,有关部门每年都会有两万元左右的拨款,但这些钱难以维持纪念馆的维护和管理费用。”陈仙木说,“平时,经常有游客向我反映此事,一些烈士家属过来参观完之后,情绪尤其激烈。但由于资金缺乏,目前只能先对房顶进行翻修,展厅内部暂时没有维修计划。”
据了解,不少民间红色纪念馆都遇到资金不足、管理不善、发展欠佳等问题。“兴建容易,管理难。”瑞安市民政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村民兴建红色纪念馆对弘扬革命精神,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应该值得肯定。不过,纪念馆的发展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村民在兴建纪念馆时应该加以规划和落实,避免使其成为摆设。徐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