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危机时代,我市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何?昨天,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3月,市经贸委对全市160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家认为今年二季度将好于一季度,企业生产、效益继续向好,投资开始活跃,产品订单正常,大部分企业用工增加或持平。但生产成本增加已上升为第一制约因素。
调查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好转得到巩固。去年率先复苏的纺织、服装、建材等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子通信、装备制造业等受危机冲击较大的行业更是强劲反弹,亏损企业快速减少。生产下降的企业家数在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为11.9%和5%,效益亏损家数在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为8.8%和4.4%。一季度、上半年产能发挥在80%以上分别达66.3%和70.6%,发挥产能50%以下仅为2至3家。
调查显示,企业产品市场压力得到缓和。去年,由于外需严重萎缩,一些外贸企业因缺乏健全国内营销网络和市场客户群,以至于出口转内销困难重重,因而市场压力成为我市企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经济的逐渐复苏,我市企业产品订单较为充足,产品库存适中。在160家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一季度和上半年产品滞销的分别为2家和1家,订单不足的也仅有6家,三成以上的企业持有三个月以上的订单。此外,在一季度原材料价格购进中,72家企业反映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仅有3家企业反映原材料购进价格下跌,原材料逐步上涨将成为今年的常态。
调查显示,企业抓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投产劲头较足。随着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快速恢复,企业生产性投资明显活跃:今年前两个月,全市新开工项目268项,同比增长26.42%,经贸系统新批工业生产性投资项目202项,同比增长55.38%;计划总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81.66%。从调查情况看,投资增加或持平的有148家企业,主要投资方向为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和扩大产能(主要是有竞争力产品),但企业资金面偏松的只有4家,适度的有116家,偏紧的有39家。
调查显示,一些企业担忧生产成本大幅波动。今年前两个月,我市工业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企业信心倍增,工业经济迎来了“开门红”。接受调查的160家企业对当前宏观形势评价较好为多,评价一般为39家,评价较差仅有2家。虽然很多企业对自身生产经营感到满意,对本行业景气充满信心,但他们对生产成本的增加表示担心,对招工难、出口受阻、内需不足和缺乏技术支撑也表示出了较大的担忧。
据介绍,接受此次调查的企业中,纺织企业38家,机械企业25家、电子企业15家,化工企业11家等;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的企业44家,年销售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18家;产品50%以上出口企业55家,50%以下内销的企业7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