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了让市民吃得放心,近期我市卫生监督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市本级餐饮单位开展“地沟油”、不合格一次性筷子专项检查行动。目前,已有430家餐饮店和学校食堂接受了该项检查,抽检食用油11份、一次性筷子35份。
小餐馆废弃油回收有点难
昨天上午,市卫生监督所的执法人员兵分6路,对市区多家大小餐饮单位展开食用油和一次性筷子的检查,现场提取的食用油样品随后被送至省疾控中心进行集中化验,结果将在半个月后揭晓。
上午9点多,记者跟随一组工作人员来到洪波路的小胡包子店进行检查。该店储藏的食用油品种较多,不过每瓶都是独立包装。店主表示,这些油都是从洪波菜市场进的,却无法立即出示进货凭证。据了解,“台账不全”是小餐馆常见的弊病。
炸食品的油最多只能用三次,店家如何处理废弃油呢?“直接倒入下水道了。”店主回答。市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此做法势必污染环境,目前我市绝大部分大中型餐饮单位与相关公司签订了废弃油回收协议,具备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明,但小餐馆在这方面就不容乐观了。
从近期专项检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单位,尤其是食品卫生信誉等级A级、B级单位所使用的油为定型预包装成品食用油,标签标示齐全,未发现不良渠道食用油,部分小餐馆在原材料索证登记和废弃油回收等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
“连体型”筷子相对安全
在近期的专项检查中,大部分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都未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在一些小餐馆比较多见,而大部分小餐馆在接受检查时不能出示进货索证索票资料。
在中山路的“日全食”快餐店,检查人员仔细查看了商家提供的一次性筷子。他们所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是“连体型”,整箱的外包装上有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等必要信息。目前,市卫生监督部门已经抽检一次性筷子35份,送入实验室中进行化验,主要看其是否含有霉菌、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
一次性筷子大同小异,普通消费者凭肉眼如何取舍?市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给店家和市民支招:平时采购和使用一次性筷子最好选择“连体型”(A型、B型)的,少用不连体的C型一次性筷子。消费者如可避免,应该尽量远离一次性筷子,这也是环保之举。
市卫生监督所提醒市民,如发现餐饮单位采购、使用来源不明的食用油或“地沟油”、不合格的一次性筷子,请及时向市卫生监督所举报,举报电话是96301,24小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