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3日讯最近有群众向本报反映,在我省一些农村道路,因夜晚视线差,护栏设施缺乏,警示标志被盗等,不仅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更埋下了安全隐患。为此,记者跟随交警,对有关农村公路进行调查。
记者调查:
农村公路隐患诸多
4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杭州萧山区和顺村,这里河道纵横,桥路相连。在当地的“靖和桥”上,记者看到,由于桥面与连接的通村公路落差达两三米,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凸”字型。桥面行驶的车辆在下坡时,司机因视线受阻,无法看到路桥连接处的状况,一旦有人,很容易引发事故。
村民告诉记者,周围大部分农村道路都是在原有的旧路上拓宽路面而成,弯道过小、坡度过大,这些都是造成事故的诱因。更危险的是,在数公里长的临河公路上不见一处安全防护设施。村民陈锡林说:“急转弯处一边临河,如车速过快,极易造成两车相撞,或者冲出路面。”
萧山“横一线”公路小泗埠村路口也是一个事故多发路段。据交警记载,去年这个路口共发生8起事故,造成两人死亡,7人受伤。公路紧邻江东工业园区,车流量大,车速快,其中80%为大货车。让村民忧心的是,双向4车道的公路上路灯稀少,也没有反光指示牌,村民管这条路叫“瞎子”路。
记者发现,缺乏标志、标线和警示牌是农村公路的一大通病。海盐县通往嘉兴市的秦山大道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乡村公路。公路两旁遍布大大小小的企业,久而久之,在这条乡村公路上形成了上下班的早晚高峰。记者看到,公路两旁开出了多条通向村里的岔道,但受条件所限,保障行人横穿马路的标志、标线并不完善。一到早晚高峰,人车混行,险象环生。附近的庆丰村村民告诉记者,去年,该村村口一连发生3起车祸,为了保障村里老人、小孩出行安全,有关部门在路口设置了警示牌。可是,没放多久就让人偷了,村民过马路更没安全感了。
专家忧心:
公路交通事故多发
据统计,今年1至3月,全省农村公路已发生交通事故1257起,造成309人死亡,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事故总数的三成左右,而这一比例今后很可能将继续扩大。
省公安厅交管局负责人介绍,造成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数量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城市发展,一些路段交通流量急剧增加,交通设施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其次,有不少农村路段存在“营养不良”或“发育不健全”的缺陷。例如:道路设计不合理,道路设施不完善,路面积水严重等,这些缺陷往往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导火线。
该负责人表示,在农村道路上行走的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差,行走在道路中间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年轻人,不论是骑摩托车,还是开汽车,车速都比较快,发现行人时往往避让不及。
专家认为,随着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不久的将来,农村公路车辆会越来越多。如何防范农村交通事故猛增这一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是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