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唐阿山是余杭人,40岁的胡强是湖北人,两人曾是狱友。胡强是一个盗墓的。
2009年,已经出狱的唐阿山与胡强取得联系,也想“搞点山上睡在地里的东西”赚钱。胡强先后三次来杭,分别带来两只青铜器、两块10厘米左右的青铜镜、三块玉佩,但是没有找到买家。
其间,作为“朋友”,唐阿山借给胡强2万元。
4月2日,胡强又要带一只铜鼎来杭州。为了拿回胡强欠自己的钱,唐阿山打算把文物抢过来,自己卖了赚钱。他觉得,胡强带来的东西来历不明,就是被抢走了,他也不敢报警。
唐阿山便联系了同村的阿堂和阿泉,让他们扮成抢劫的,半路去抢。
4月2日清晨6点,胡强到了余杭瓶窑,与唐阿山汇合。当时,胡强左手拎着一个纸箱子,右肩上背着一只皮包,行李则由唐阿山提着。两人并肩走了20米左右,阿堂和阿泉上前,抢走了纸箱。
抢劫过程中,唐阿山十分紧张,他既害怕抢劫不成“同伙”被抓,又怕被胡强识破自己的阴谋。他在一旁直嚷着要报警,但又迟迟没打电话。
等到同伙抢走纸箱,唐阿山与胡强一起到派出所做了报警笔录。
在派出所,胡强说,被抢走的纸箱里,装有一只从地摊上买来的仿古铜鼎,是个工艺品,价值3000元左右。
做完笔录后,唐阿山为了安慰胡强,又请他洗澡吃饭,并送他上车回家,胡强果真没起疑心。
但是,听完他们的叙述,办案民警却起了疑心:
一般来说,抢劫的目标都是装有贵重物品的皮包、背包、行李袋等,为什么犯罪嫌疑人直接将目标瞄准那个纸箱,从头到尾都没碰过胡强的皮包和唐阿山手里的行李袋。而且,事发地点离瓶窑派出所很近,假如唐阿山第一时间报警,犯罪嫌疑人也许还没有逃离现场。
通过前期的侦查,民警怀疑唐阿山演了一出“黑吃黑”的戏,让其朋友做做工作,劝他投案自首。
4月6日傍晚5点左右,唐阿山到瓶窑派出所投案自首,阿堂和阿泉随后也被抓获。
随后,警方在阿堂家院子的一个水缸里找到了被抢的铜鼎。该铜鼎是三足双立耳带盖铜鼎,青铜铸造,通高32.2厘米,口径30厘米,经省文物专家鉴定,此铜鼎年代大致为春秋时期,体态完整,属于国家二级珍贵文物,市场价值初步估算在40万元左右。
目前,唐阿山等三人已被余杭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同时,此案中的另一报案人胡强因涉嫌倒卖文物罪,已被网上追捕。余杭警方已按有关程序将追回的春秋铜鼎送至博物馆保存,至于此铜鼎的来历正在进一步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