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诗画江南 > 绍兴资料 正文
绍兴市积极探索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路子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古城保护建设力度,形成了广受各界关注的古城保护建设“绍兴模式”。浙江省委办公厅日前编发的第46期《浙江信息》,专门刊发了《绍兴市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路子》一文,专题介绍了我市在古城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现全文转发,敬请读者关注。

  绍兴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名城保护作为一种历史责任和历史追求,深入实施《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名城保护新路子,既传承了历史文明,彰显了历史文化的生命力,又拓展了城市功能,优化了居民生活环境,实现了名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多赢。该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500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中位列浙江省第一。其主要做法是:

  一、在古城保护的重点上,突出历史文物、历史街区、古城风貌和无形文化。

  一是保护历史文物。全面调查城区内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园林、杰出人物纪念地等,根据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确定102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83处未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登记和保护。二是修缮历史街区。把有真实的历史遗存物、有完整的历史风貌、有一定建筑规模的历史地段,作为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划定越子城、鲁迅故里、八字桥、西小河、书圣故里五大片和石门槛、新河弄二小片历史街区,进行重点保护和修复。三是延续古城风貌。重点保持和延续古城空间格局,包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保护和延续古城自然环境,包括城市及其郊区的重要地形地貌和原野特征;保护和延续古城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体量、高度、材料、色彩、纹饰等。四是传承无形文化。着力挖掘、保护、延续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与有形文化相互烘托,共同构成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在古城保护的思路上,做到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和普遍改善相结合。

  一是重点保护。就是对列入文保单位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拯救整修的主要对象,进行重点保护,以保留历史文脉的重要节点。如通过修缮、修复、扩建等方式,总投入10亿余元,重点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及其周边环境,保护范围从“故居”扩大到“故里”,保护面积从14公顷扩大到52公顷,分重点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区、环境风貌控制区三大块。二是合理保留。就是对富有绍兴特色的建筑物和较为典型的宗教性建筑、台门街坊、石桥古庙、河埠头、青石板等进行合理保留,以体现古城文化个性。如在保护修缮仓桥直街、西小河等街区时,对70多个台门分别划出一类和二类保护台门加以修复留存,展现“外面小台门、里面大世界”的传统建筑文化。三是局部改造。就是对与历史街区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进行改造、整治,对影响观瞻的各类管线实施地埋式改造,以体现古城整体风貌的协调性。如对历史街区、城区主要通路和水乡风貌带两侧的400幢楼房,实施建筑立面改造,实行墙面“旧包新”、屋顶“新加坡”、色彩“黑灰白”。四是普遍改善。就是着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精心建设和改善古城内的基础设施,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三、在古城保护的时序上,坚持以“点”为基础、以“线”为纽带、以“面”为突破、以“全城”保护为终极目标。

  一是以“点”的保护为基础。就是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实行保护。近年来,先后修复了王羲之故宅、蔡元培故居、大通学堂,扩建了沈园二期、周恩来祖居(纪念馆),新建了周恩来广场,重建了贺秘监祠。通过加强对“点”的保护,使古城范围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近现代的文物单位都得以较好保存。二是以“线”的保护为纽带。就是对古城范围内由“三纵、二环、六线、八池、一百六十八桥”构成的河湖水系和历史街道实行保护。如投入12亿元,对全长12公里的环城河进行改造整治,使环城河成为集防洪、环保、城建、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通过加强对“线”的保护,把河湖沿岸和历史街道的文物古迹串联起来,并从整体格局上为实行“全城”保护打下了基础。三是以“面”的保护为突破口。就是对规划确定的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的7个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专门出台《绍兴历史街区保护实施办法》,先后投入11亿元,通过保护、修缮、恢复、保留、整饬、更新等六种方式,对7个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修缮。到目前,已先后完成了越子城历史街区内的仓桥直街、府横街府直街、司狱使前,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的1号街坊、2号街坊和蕺山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西小河历史街区一期和二期,八字桥历史街区,鲁迅故里历史街区一期以及上大路以北沿河民居修缮等。通过加强对“面”的保护,既巩固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也从根本上破解了文物古迹周边风貌协调的难题,又有力推动了“全城”保护的进程。四是以“全城”的保护为终极目标。就是把“点”、“线”、“面”保护与古城格局、传统风貌的保护结合起来,使保护空间扩大到整个古城,体现古城保护的完整性。重点是保护和延续唐以前形成的水城格局和宋代确立的街巷格局,依托“线”的保护,保持传统水系特征,延续小巷小弄的传统韵味;保护和延续古城空间形态,以城区府山、塔山、蕺山三座小山为制高点,新批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确保古城空间轮廓和视廊的通透性;保护和延续古城的传统风貌,保持小桥流水人家乌篷船的生活环境,体现粉墙黛瓦坡顶青石板的建筑格调。通过加强对“全城”的保护,既为分散的文物保护单位撑起“保护伞”,也将孤立的“文物大树”连缀成片,打造原生态的“文物森林”,发挥古城保护的整体效应。

  四、在古城保护的方式上,强调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人文自然融合性相统一。

  一是展现历史的真实性。尽可能多地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即使是对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的维护修缮,也做到“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如在修复八字桥历史街区破旧不堪的民居中,整个街区16万余平方米建筑中有60%的古建筑得以保留,34.8%也是做到“修旧如旧”,并与整体风貌相一致。对古城范围内街随河走、河连桥路的17条水乡风貌带,以及各式桥梁、河埠等,都严格按原样保护,体现“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水乡个性。二是呈现风貌的完整性。坚持以整体协调的风貌展现城市某个历史时期的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脉络。在老城区内,以三座小山为制高点,根据不同地段的环境状况,分别严格控制新的建筑物高度,禁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不锈钢、琉璃瓦等材料作外墙装修,逐步恢复“黑、灰、白”的色彩基调,推动民族风格的回归。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禁止修建形式、高度、体积、色彩与文保单位不协调的建筑物,使整个古城的环境风貌和谐、整齐、美观。三是体现生活的延续性。在古城保护中,除了因人口密度过高而对五分之一的居民外迁、疏散外,其余居民都生活在老城区。同时利用腾出的空间,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并增设了手工工场和商贸、文化等设施,经营绍兴传统工艺品、地方名特产和酒店、茶楼,让人深切感受到这是活生生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名城。四是显现人文自然的融合性。在古城保护中,注重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优势叠加起来,进一步彰显绍兴“人文、生态、宜居”的特色。保护城区府山、塔山、蕺山的原始风貌,并在山上分别重建、修复飞翼楼、应天塔、文笔塔,营造城在山中、山中有城的独特景观。加强对城区水系的规划、保护和利用,大力整治水环境,疏浚养护城区17条河道,彻底整治长12公里的环城河,使城区水系畅通,清水长流,保持绍兴“东方威尼斯”的水城特色。结合文物古迹和旅游线路进行扩绿、播绿、增绿,使绿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营造“天人合一、水绿相依、城园一体”的城市景观。 (5月17日《绍兴日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绍兴市“十一五”关于旅游业的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绍兴旅游业发展综述
·外国使节们走进嘉兴 在西塘感受古镇文化
·宁波简称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