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块牌子让多少游客信以为真
茶叶研究所说不认识图中的这位“讲解员”
手提袋上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省军区茶场监制”字样
日前,本报记者接到一个匿名电话。打电话的人自称姓王,在梅灵南路2号的“军区茶庄”工作过几个月,与本报之前报道过的梅灵茶苑相隔仅300米。
据王先生说,这个茶庄的生意相当好,每天都有几十个团队、数千人前来购物,所以,他在这家茶庄的收入、待遇还挺不错,生活过得也算“滋润”。可是,当他每天看着大量外地游客,拎着假冒伪劣茶叶高高兴兴地离开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就这样流入不法商贩的腰包,让我良心不安啊!”于是,经过一番长期的思想斗争,王先生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肮脏”的地方。“我宁可去扫马路,也不愿干这种骗人的勾当!”王先生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这个茶庄究竟是凭什么博得游客的信任,继而让游客放心地、大把大把地花钱购物呢?王先生说:“这个茶庄老板的胆子特别大,竟然利用军队的威信和人民群众对军队的信赖,自己做了两块军队的牌匾,来骗取游客的信任。”
究竟是同行恶搞,还是确有其事?记者决定前去深入暗访。
经王先生的指点,4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孤身来到梅灵南路2号的“梅坞问茶”茶庄。此时,正好有3个旅游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进入茶庄购物,记者不费吹灰之力,就顺利地混进了一个安徽旅游团队。
军队牌子成了“摇钱树”
鼓吹茶叶能包治百病
进入“梅坞问茶”茶庄,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与部队有关的东西。但进入地下一层之后,两块醒目的牌子便映入眼帘。一块是“×××军区西湖龙井茶基地”,另一块是“×××军区西湖龙井茶研究基地”。字体端庄凝重,与部队的牌子极其相似。
我们团队被带入一个品茶室之后,房门迅速被关上,一位服务员站在门前。不一会儿,一个自称姓“梅”的小伙子向我们旅游团队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今天受农科院的委托,来给大家讲解西湖龙井茶的有关知识。我们今天品尝的是正宗一级西湖龙井茶,是明前茶,属于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国宴茶。”
记者用手机拍摄现场时,没拍几分钟就被“梅先生”发现了,他呵斥记者不许摄像、录音,记者只好作罢。
“……西湖龙井茶的营养十分丰富,为此,我们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还研制了一个秘方,现免费赠送给你们。大家带几罐西湖龙井茶回去,保证你疗效奇特,茶到病除……有护肝、清肝、保肝、明目的功效……能降低胆固醇、血脂、血压……还有防癌、抗癌、防止器官衰老、抗氧化、软化血管、清洗血液、治疗胃溃疡等奇特功效……”
“我们是×××军区的西湖龙井茶生产基地,茶叶的产量极少。所以,请大家抓紧时间放心购买,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茶叶,竟然被他们宣传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怎能让人不动心?
“梅先生”话音未落,游客们便纷纷掏钱抢购茶叶。3位服务员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送货、装罐、收钱,不一会儿5大包茶叶就销售一空。记者粗略估计,成交额大概在5000元左右。
记者追问“梅先生”这个茶叶是不是正宗的西湖龙井茶,是不是今年的新茶时,“梅先生”郑重其事地承诺道:“我们这里绝对没有假货的。保证是今年的新茶。”
为了揭开这种茶叶的真实“面目”,记者在明知买这个茶叶是上当受骗的情况下,还是购买了200元一罐的特级龙井茶、100元一罐的一级龙井茶,带回去请相关专家做个鉴定。
茶叶研究所:没有派人去“梅坞问茶”做讲解
茶叶研究员:不是西湖龙井茶是去年的秋茶
随后,记者驱车前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想确认那个“梅先生”是不是茶叶研究所派过去的。
接待记者的是主管人事工作的俞女士,她和其他办公室的同事看过记者拍摄的“梅先生”照片,十分肯定地说:“我不认识这个人,他肯定不是我们研究所的人。我们单位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未经允许,是不能外出做讲解的。”
那么,记者购买的究竟是什么茶叶呢?
“怎么没有新茶香味?”昨日,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叶研究员、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茶叶专家周文棠把两种茶叶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鼻子凑近闻了闻,然后分别放入两个杯子里。过了几分钟,杯中的茶叶被泡开了。“嗯,这个茶叶炒得不错,只有把茶叶储藏在冷库里,才能保存得这么好。可惜是去年的秋茶。”周研究员说,标注所谓的“特级龙井”茶,尽管色泽、嫩度较好,但市场价每斤在200元左右。“一级龙井”茶每斤只要几十元。他还明确两点意见:一、这不是受原产地保护的西湖龙井茶,应该是杭州周边地区生产的;二、这不是今年的新茶。
×××军区茶场: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记者注意到,从“梅坞问茶”买回来的两罐茶叶的手提袋上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省军区茶场监制”的字样。那么,这个“梅坞问茶”是不是×××军区的下属单位?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瓜葛呢?
昨日,记者与×××军区茶场袁助理取得了联系。袁助理了解相关情况后,有些震惊,称对此并不知情。他说:“我们军区只有一个茶场。而且,茶场所生产的西湖龙井茶只供应军队内部,从不对外销售。至于那个军区茶庄那更是子虚乌有。”袁助理表示,将派人调查。
记者随机走访了附近几户村民,一提起军区茶庄,都说知道。当记者告诉他们,这个军区茶庄是“李鬼”时,村民们显得见怪不怪,称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从他们的只言片语里,基本可以确定,这个茶庄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业。老板姓周。他们主要做外省旅游团队的生意,而且规模较大。里面不仅有茶叶、丝绸、旅游纪念品,还有餐饮等配套设施。这里一年四季旅游团队川流不息,保守估算,每天有五六十辆旅游大巴、2000多名游客前来购物。
附近村民:他们已经干了近十年
律师说:这种行为已经构成诈骗
“梅坞问茶”老板的这种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浙江德名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骆宝龙告诉记者,利用部队的牌子欺骗消费者,情节轻微的,可以根据《民法通则》五十八条规定……(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属于欺骗行为,游客可以要求退货、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就适用于《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适用哪种情节,还有待相关部门的认定。(据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