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网 (大海网)讯(记者 吴建波)昨天,由舟山日报社和市工商联共同主办的“财富沙龙”第三期在财富君廷大酒店举行,本期话题为“转型升级——民营企业成长之路”。自己出题,自己破题,在对话过程中,嘉宾们结合自己企业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谈了对转型升级的理解,会场里上演了一场“头脑风暴”。
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王加斌:新产品对企业发展会起到“火箭式推动”
“金融危机对海力生冲击非常大,去年的整个规模大幅缩减,产品国外销售量缩减了60%-70%。”财富沙龙刚开始,王加斌就坦言对2009年的金融危机心有余悸。
但是王加斌发现,有部分竞争对手受到的金融海啸的冲击远比海力生小,查找原因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战略定位出了问题。
“我们过去的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企业过于依靠出口营销。那些做的好的企业,比如兴业公司,他们抓外销的时候也在抓内销,遇到金融海啸时候‘东方不亮西方亮’,外销受影响时候内销可以补充。”王加斌说。
由此,海力生修正了战略定位,形成两个发展方向,第一是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对营销团队进行创新,对产品进行创新,第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们在上海成立了销售总部,吸引销售精英来团队,改变了传统医院直销模式,向最基层医院进行渗透,争取明年或者后年把销售量提升到5个亿。”王加斌对企业转型后的前景充满期待。
海力生还围绕产品创新,对拳头产品进行改造,变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样可以规避无序竞争,打出自己的品牌。用王加斌的话讲,新产品对企业发展会起到“火箭式推动”。
“按照‘走出去’战略,我们正在和巴布内亚新几内亚进行谈判,获取境外的金枪鱼资源,并借助供应链,打算在舟山再打造一个鱼货交易市场。”他还透露了公司转型后的另一大“野心”。
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勇:提升服务 要与客户共度时坚
“按照我的理解,企业转型不容易,投入、技术等都需要大量资源,要把重点放在管理方面的升级。”陈勇在发言中直言,一些不平等竞争让中小企业“吃尽苦头”。他说,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还存在国企和民企的不平等竞争,金融危机下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很谨慎。
“民企必须主动转型升级才能谋得一席之地。”他说。
万邦永跃的主要产品是提供外轮修造服务。就舟山而言,能承担这种服务的企业不下十家,竞争非常厉害。
陈勇向老总们分享了自己企业的秘籍,“我们在提供优质服务上做了文章,在修期、质量、成本、安全这4方面进行细化,把一些不能适应市场形势的做法改掉。去年我们这个行业80%出现亏损,但是我们去年从总体来看并没有出现亏损。”
“金融危机后,我们提出要与客户共度时坚,以后情况好了人家还会想着你,跟你合作。现在来看,尽管竞争激烈,但我们的客户还没有流失。”他的一番话赢得不少企业老总的赞许。
舟山海山密封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中堂:管理升级 4大任务做好了 老板出差也会放心
施中堂属于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浙江企业家,他把大多数浙江企业家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销售人员出身,很会冲,冲上阵地后,也不管兵源、子弹等是否能跟上,直到把企业冲大;第二种是技术人员出身,不太冲,以稳为重;第三种是财务出身,算得精,但是企业做不大。
“我搭上了政府的优惠政策,但是我的下一代如何把企业做下去做好,我需要考虑把体制理顺,把规范化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我的儿子接班就接不好。”今年60岁的施中堂很了解升级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海山密封属于老股份制企业,原有12个股东,在作为大众汽车的汽配供应商的过程中,施中堂做了很多工作,想把企业改成现代化管理的企业,但是改到一定程度时,股东们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对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因素。
“金融危机过来后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按照转型升级的思想,把生产流程做地更规范。”施中堂说。
“在如何把管理企业好上,我的指导思想是,如果我不在公司,或者我退休了,公司也会按照这个模式运转下去。”施中堂说,他的企业中原本成本意识、责任意识比较乱,信息比较不透明,不对称。
他用企业信息化实例说明了升级管理的重要性,“按照这个思想,首先要动组织结构,然后抓信息化。我们花200多万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4小时必须挂到网上,让公司所有人看到:质量有没有问题,订单有没有,成本有没有超标等等。出了问题如何做纠正预防措施,解决方法拿出来。”
施中堂总结说,企业课题很多,产品要创新,管理也要升级。一个企业要做好,订单要保证按时交付,成本要保证,质量要保证,安全必须要做好,这4大任务做好了,老板出差也会放心。但是这4大任务必须由下面人去做,不可能由老板一个人都做好。如果事事需要老板自己去管的话,这个企业是失败的。
浙江炜驰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伟国:好的制度好比“100个先生1个令”
董伟国从“路、树、科、库”四个方面切入,向老总们谈了自己对民企发展的看法,“‘路’就是基础设施,桥、路等一些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即使现在不搞将来也要搞,所以转型升级到这些行业里肯定有作为;‘科’就是科技,向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品牌的,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发展;‘树’就是环保;‘库’就是能源,低消耗,低能源低碳经济。”
“企业往这四个方向发展肯定大有作为。”他说。
在董伟国看来,转型升级要从开发新产品,升级管理方法上下功夫。“作为企业,1到2年里必须有个新产品面世。我们前几年开始把国外的环保设备、水油污设备引进过来吸收消化,加上中国人在机械电气方面的特点进行整改,再在国内外销售,一边在国外销售,只有追求新产品才能保证自己生存。”他说。
“企业管理方面,制度的制定非常重要,炜驰公司自己的立法委员会和执法委员会,将来哪怕总经理换了100个,也永远是‘100个先生1个令’。”
舟山市发改委副主任 张立军:六大产业培养产业集群 民企可以对照入座
张立军认为,转型升级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不是企业或者政府一方面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社会系统工程,企业是实施方,政府是引导方。
同时他对金融危机中舟山一些产业出现的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上一轮船舶工业发展我们抓住了机遇,使船舶工业上升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对造船行业冲击很大,使造船业产能过剩,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国际国内船舶行业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把握发展节奏,思考竞争力提升问题。”
“如果单纯考虑铺摊子,不考虑综合竞争力,整个行业不可能持续。市政府发布了《船舶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就是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他还透露,下一步围绕转型升级,舟山将围绕六大产业培养产业集群,包括港口物流,船舶工业集群,渔业,大众物资精深加工,旅游产业,海洋工程。政府将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搞好软硬环境保障,加强引导和扶持。
舟山日报社副社长 石焕斌:企业做专做精了才会有生命力
“美国GE公司搞了众多产业,想做多元化,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却全面崩溃,最后发现企业优势还是在于自己的传统产业,说明一个企业做专做精了才会有生命力。”针对企业如何找准自身定位,石焕斌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他表示,“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是内部管理升级,这是自身需求,还有一个是适应市场需求,比如淘汰一些环境破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转型。”
“不仅民企存在转型升级,报社等新闻单位也需要有转型升级意识,不能单做新闻,还要做文化事业,利用品牌影响力,参与到企业一些环节。”
市工商联副主席 俞敏明:转型升级是整个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
俞敏明在总结时说,舟山有1万多家民企,地税的85%,国税的89%是民营企业提供的。转型升级不但是政府责任和企业责任,还是整个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针对政府六大产业培养产业集群,每家企业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后要注重行业商会的组建,能定标准的企业,可以成立商会,在商会里进行与各家企业沟通,这样企业会得到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