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迟到的信,是我们在整理父亲(丈夫)遗物时发现的老人临终遗愿。”前不久的一天早上,南星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少华接到了一封信,信封背面写着这样几句话……
撕开信封,里面有三张折叠整齐的信纸,上面写道:“我是一名海月桥社区的普通退休工人,自2007年患胃癌以来,得到了街道、社区多方的关照,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你们是党的温暖的传递者……”
信,是曾任杭州华丰造纸厂厂长的金老临终前托老伴写的。当时他思维已变得模糊,可写这封信的念头却仍然十分强烈。
说起这位金老,也不由得让人敬佩。几年前,厂里给员工分房,金老分到了一个大套间。正当一家人高兴之时,厂里一个困难女工泪流满面地站在了金老家门口。原来,她一直没房住,而这次又没能分到。看着泪汪汪的女工,金老不顾家里反对,把房子让给了她,自己带着家人继续租房……
路上偶遇,社区书记当面问好
“在去年初秋,我从中山路御街步行到中河路人民银行门口时,看见一辆电动车,骑车人是那样的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是谁了。他突然停在我面前对我说:‘老先生,您身体好吗?您走得那么远。’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想起这不是陈峰(原海月桥社区书记、主任)书记吗?心中无限激动。陈书记一再关照说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感到我们虽然接触不多,可他总是把我挂在心上。”
现在老人一家已经搬到别处了,但是金老的爱人却仍然舍不得把户口转出海月桥社区,她说,“这里上到社区书记、下到每个社工,都十分关心居民,我舍不得离开这里。”
医院相逢,感叹社工工作细心
“去年十月底,我因病不幸住进了浙医二院,医生怀疑是癌症转移。一日社区小朱(社区退管员朱慧芳)同志突然出现在病房门口,我和妻子感到十分惊奇,她怎么会知道我住院了。小朱说这段时间她一直往我家里打电话,都没人接听,想想大概老人又患病了,就往几家医院打电话问有没有这个病人,最后就找到这里了。”
“年底她又上门为报销药费来家通知,后来知道我又住院化疗,小朱不光来探望还亲自把药费送来,家里没人,便打电话叫我儿子来领。她这种细致周到的服务,真难以忘怀。”“居民小组长陈琪同志经常打电话来问候,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叫她。”“作为一个身患绝症的人,我只能写封信表示谢意,我来海月桥社区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但感到十分温暖,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为治病,金老家里的积蓄花光了。社区根据老人的情况,决定把老人定为优先帮扶对象,通过医疗救助、帮扶救助、民政福利、退管等各条线,挤出了上万元援助资金。在金老去世第二天,朱慧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代表社区送去花圈缅怀逝者、安慰家属。南星街道也考虑到家属的经济状况和补助资金申领周期较长的情况,垫付了14000余元的丧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