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发救灾物资
志愿者带着灾区的孩子唱歌跳舞
经过十天夜以继日奔走劳顿,前天晚上,玉树地震灾区首名嘉兴志愿者“唐古拉”带着满身泥泞,从玉树灾区回到了嘉兴。“唐古拉”告诉记者,玉树灾区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开始废墟清理和灾后重建;目前,玉树人民最需要的是大米、青稞和婴儿奶粉,灾区有一大批需要救助的孩子。
满身泥泞回来
妻子女儿直喊“臭”
4月26日晚上,当灰头土脸、满身泥泞的“唐古拉”走到接机的妻子和女儿跟前时,她们不禁捏住了鼻子:“你好臭!”
在玉树呆了十天后,“唐古拉”的一身装束已经与“难民”无异:蓝色羽绒服的一只袖子不知什么时候磨烂了,拍一拍衣服,灰尘便四处飘散;牛仔裤和登山鞋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唐古拉”告诉记者,十天里他仅洗过一把脸,除了灾区客观条件差之外,还因为每日马不停蹄四处奔波,一回到帐篷便累得倒头就睡。“唐古拉”带着医疗队走访一个个偏远的村庄,短短几天下来,他们治疗过的病人超过千人。
妻子女儿虽然嘴上埋怨“唐古拉”,但言语之外却饱含着浓浓的关切之情。“唐古拉”连连声明:“只是没法洗澡,其他都很好。”
最缺
大米青稞和奶粉
据“唐古拉”介绍,目前,玉树灾区大宗物资都不缺,最缺的是大米、青稞、面粉和奶粉。
“玉树多是藏民,饮食和我们不一样,对于我们送去的方便面其实吃不习惯。”“唐古拉”建议,如果有善心人士还想支援灾区,最好送些大米、青稞类的物资。
“奶粉,尤其是婴儿奶粉最缺!”“唐古拉”说,在灾区有很多婴儿喝不上奶,“哇哇”的哭声让人听了就觉得心疼。另外灾区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御寒的衣服,手脚、脸都冻得发紫。“重建工作开始后,文化用品也是急需的。”
一次次
被玉树人感动
大多数当地居民的汉语不大好,但每次受到帮助总是激动得一遍一遍重复“谢谢”,朴实的情感每一次都让“唐古拉”一行人分外感动。
有一回,巴塘乡一个偏远小学的校长赶来求助:他们那里有100多个孩子,条件非常艰苦。当天晚上,“唐古拉”等人筹集了一些方便面、饼干、食用油、蔬菜,还有一些被子和衣服,装了满满一卡车后给他们送去。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校长和孩子们一直等着。看到如此丰盛的东西,校长含着眼泪对孩子们说“过年了,过年了”。
还有一回,他们和色须寺的喇嘛们一起,带着物资来到一处高山牧场,那里的海拔将近5000米。牧区非常贫穷,一路上他们每看到一个牧民点便分发物资。“唐古拉”一行人的到来给牧民带来了快乐和希望。
筹划援助
儿童和“三孤”
前天深夜才回到家,今天,“唐古拉”已经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他经营的电扇厂正值一年当中的旺季。然而还未忙开,他已经计划着下次去玉树的日程了:“过了8月就是厂里淡季了,那时候我就可以再去玉树了。”
“唐古拉”说,接下去的日子,白天厂里肯定是很忙的,他准备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过网络,筹划对玉树灾区儿童、“三孤”的援助。“在巴塘乡的一个帐篷里,住着100多个孩子。白天,孩子们在帐篷里上课;晚上,低年级的孩子在拼起的课桌上睡觉,高年级的孩子只能睡在地上。”在四川认识的志愿者也曾找“唐古拉”帮忙,说在玉树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有40多个孩子需要照顾。“唐古拉”带那名志愿者认识了“天使妈妈”和“儿童希望会”,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
看到苦难中的孩子们,“唐古拉”下定决心帮助他们。“除了助养孩子,还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帮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
“爱心是没有疆界的,重建是漫长的,我还会再去。而在千里之外,也需要我们为他们做更多的努力,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物资和条件。”“唐古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