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昨天了解到,一季度嘉兴质监12365系统公布数据,共受理投诉(申诉)53起,举报57件,咨询548次,总体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有两大案例在第一季度呈现异样“光彩”。
14.8元的酱牛肉获赔3000元
今年2月11日,68岁的上海市民潘先生在市区某超市购买了一袋品牌酱牛肉,重0.436千克,价格为14.8元。当时,农贸市场的鲜牛肉价格已经超过40元/千克,算下来,潘先生买的酱牛肉比鲜牛肉还便宜。10天以后,潘先生来到市质监局反映,他买的酱牛肉“没嚼头”,不像真牛肉。
质检部门联系该酱牛肉的生产厂家了解到,潘先生购买的酱牛肉,确切的叫法是“西式卤牛肉”。质检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式卤牛肉利用特殊加工工艺,将蛋白质、胶质等“压”进牛肉,不让牛肉中的水分流失。“因此,嘉兴老百姓说的酱牛肉,两斤能做成一斤;西式卤牛肉,一斤能做出一斤多。”这就是潘先生买的酱牛肉比新鲜牛肉价格还便宜的原因。
3月1日,生产厂家给质监部门发来情况说明,称其生产的西式卤牛肉的消费群体就是中老年人,特殊的生产工艺决定了产品口感较软。
对于这些解释潘先生并不认可,他认为,超市的产品标注不清楚,造成对消费者的误导,提出精神赔偿8000元。3月11日,涉案三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生产厂家赔付潘先生精神损失费3000元,超市对商品标注进行更正。
加油站里的“高科技”
相比潘先生的“酱牛肉事件”,陈先生遇到的“加油事件”有点离谱。3月3日,陈先生在桐乡市民合路与乌塍路交叉口的加油站加了300元油。开了一小段路后,却发现油表显示,只剩200元左右的油了。陈先生认为加油站严重短斤缺两,于是掉转车头,回去找加油站理论。
经过一番争执,加油站给陈先生补加了30元的油。陈先生看了油表,发觉油量还是不够,扬言要打举报电话。加油站随即又加了20元的油,陈先生觉得还是不足量,于是把加油站投诉到质监部门。
一季度,质监12365系统接到的计量违法举报为14件,涉及汽车加油的有3件。3件案子涉及的加油站,质监部门都安排计量人员进行过现场核查,未发现异常状况。
在油价高企的今天,有车一族担心:付出真金白银,能否加到足量的油。对此,市质监局稽查支队副队长杨辉告诉记者:3起案子中,消费者都面临举证难的问题,无法明确加油站到底加了多少油。一些加油站利用高科技手段,例如传感器遥控加油设备,实施“偷油术”。目前,普通的计量检测设施很难破解这一难题。消费者为爱车加油时,可得多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