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郑玢邡,从2003年进入农村信用社,到2008年,在专业技能上获得了一箩筐奖项。其中,最多的就是汉字输入,8次电脑汉字输入第一名。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郑玢邡就是这样一个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但她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原先,郑玢邡打字的速度并不快。“虽然以前在学校时,我就很喜欢打字,但也没刻意去练习。”郑玢邡说,参加工作以后,打字速度只能算是中等。进入金融系统,往往在柜台一做就是好多年,而汉字录入和数据录入就成了接待每一位客户所必需的工作。那时起,郑玢邡就有意识的想提高汉字录入速度。
“2003年的一天,一帮朋友聚在家中唱卡拉OK。正在旁边欣赏的我不知怎么的就跟着屏幕上的字幕敲起了手指,我发现我基本上能跟上字幕的速度。”郑玢邡回忆道,那时候开始,她每晚看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时,都跟着播音员的声音进行汉字输入,“手指完全是凭空敲击,但我自己知道能否跟上语速”。很快,郑玢邡的汉字录入速度飞速提高,最高时每分钟录入140个零散并没有标点符号的汉字。
如今,郑玢邡的这个汉字录入心得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就在记者采访她时,她的手指也是在习惯性的打字。这个进步不仅给郑玢邡带来更快的工作效率,还给她带来了诸多荣誉:从2003年莲都区信用社业务技术比赛电脑汉字输入第一到2008年丽水市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第六届业务技术比赛汉字输入第一名,郑玢邡拿了8个汉字输入第一。2007年10月份,为了参加全省农村金融系统业务比赛,郑玢邡利用小孩子睡觉的时间跑到网点练习,“那时是上半天班,本来我可以利用半天休息时间充分练习,但才10个月多点大的小孩还没断奶,我只好把孩子哄睡了再跑到网点练习,孩子醒了家里老人扛不住了打电话给我,我再回家哄孩子”,郑玢邡说,那样的练习好像打游击,抓住一点点时间都要练。
在工作中,郑玢邡不单单是业务突出。2008年5月份的一天,当时郑玢邡所在的城东支行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户,这是一位女性急着要取存折里的1600元现金,但由于密码遗忘挂失期限未到,钱取不出来。“当时这位客户就在网点里哭了,一打听才知道,她丈夫生病了住院,这笔钱是要取出去交住院费的。”郑玢邡知道后,一边安慰她,一边从自己钱包里取了1500元钱借给她。事后,同事问她这种钱都借,又没写借据,要不回来怎么办?郑玢邡淡淡一笑说,如果还不回来,就当作善事吧。
记者吴建军傅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