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上海弥漫着初夏的味道,而比气温更高的,是难以阻挡的游览世博会的热情。
昨日,我与来自椒江区前所街道的游客赵明军一起,走进世博园,检阅盛大的人类文明画卷。
时间:8时30分
世博园观众入园时间是早上9时,但8时半,6号门上南路出入口已经聚集了大批游客。
“7点钟,我就在这里排队了。”一名游客说。尽管他提前了两个小时,但仍然没有“排在第一位”,因为在他前面,还有上千名游客比他来得更早。
时间:9时
世博园区各入口准时开检。入园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陪赵明军申领中国馆的预约券。我看到,每位安检员手中都拿着一叠厚厚的预约券,只几分钟工夫,这些预约券就被分光了。安检员建议游客选择其他场馆参观。
赵明军无疑是幸运的,他从安检员手里拿到了最后一张预约券。我因为有世博局核发的采访证,而无需门票和预约券。
我们并不急着参观中国馆,而是顺着一条绵延的“智慧之脉”,在世博园里到处转。一路上,赵明军不停地啧啧称奇。
时间:11时30分
我们来到位于世博园B片区内的“中华美食街”。据说,这里的餐饮经营者都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试运行时,曾经出现过十分拥挤的排队现象,昨天没有出现。
我和赵明军分别点了一份扬州炒饭和宫爆鸡丁饭。用餐秩序很好,两三分钟就买到了,只是价格有些贵:扬州炒饭60元,宫爆鸡丁饭80元。但赵明军对整个用餐过程表示满意。
除了美食街外,我在园区内发现,5元3个的包子、10元一袋的面包最受游客欢迎。而速食盒饭、方便面的供应非常充足。
时间:12时10分
饭饱了,疲倦感消退了,该到中国国家馆和省区市联合馆了。
在这里,我和赵明军跟随着一景一物的一溜烟交替,开始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白天,行走的人流,潺潺的流水,喊着号子声的水手;夜晚,忙碌的小商小贩,准备歇息的夫妻,小酒馆里甚至传出了猜拳声……
约3个小时后,当我们随着人流走出中国馆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完成了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体验之旅。
时间:15时20分
曾经数次成功举办过世博会的日本,这次也依然对世博会“情有独钟”。
昨日是开园迎客第二天,以高科技著称的日本馆同样受到追捧,很多游客宁可等候三四个小时,也坚持要进入馆内参观。
下午3时过后,热闹了一天的日本馆终于出现了人流的回落,上午馆外游客们排起的长队绕了一圈又一圈,甚至排到了邻近的韩国馆边上的景象。
日本馆因外形犹如一只趴着的蚕宝宝,远看又如一座“太空堡垒”,被昵称为“紫蚕岛”。其实,这是馆外覆盖着一层超轻的发电膜,并采用特殊技术,让日本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展馆。
赵明军站在一台巨大的过滤机前,清晰地看到污水是怎样一步步被处理成安全又好喝的健康水。他说,如果我们台州也有这样的污水处理设备,该有多好。
时间:18时
夜色下,世博园笼罩在五彩斑斓的灯火中,游客们仍在享受着这属于自己的欢乐。世博轴旁,来自上海大学的两名志愿者还在为游客耐心地指路。此刻,世博园内还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再过几个小时,整个世博园都将结束一天的喧闹,而迎来短暂的平静。
我在采访记录中写道:明天,当太阳重新升起时,世博园区重现新一轮精彩。而这样的精彩,在今后的182天里,将被一次次地重复。
来源:台州日报 作者: 编辑:杨晓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
|
 |
相关稿件 |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