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花绽放,铁水奔流。一个舔着火苗的大钢罐,经电炉、转炉、精炼炉至连铸机后,红色长方体不锈钢坯便像轧面机下的面条一样,源源不断地奔向冷却车间。在浙江同力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铸钢车间里,记者看到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电炉班的工人们专注于手上的作业,埋头苦干、勤勤恳恳,四溅的火花映衬着他们火热的激情。
据铸钢车间电炉班班长潘建平介绍,目前电炉班共有12名工人,他们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辛,因为要避峰用电,节约成本,他们必须常年在晚上10时后至凌晨奋战在炉台前。盛夏,他们面对的是炉内1600度以上的高温炙烤,热量灼人、汗流浃背;隆冬时节,他们必须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在人们即将上床时蹬车上班。
电炉冶炼、浇铸不仅工作环境艰苦,同时又充满危险,几十吨重的钢包,高达1600多度高温的钢水,稍有不慎都会对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年轻工人穆锡泉自担任浇铸工后,认真学习浇铸操作中的钢包换塞、多件浇铸的技能,遇到疑问向潘建平请教,练就了一手装钢包塞杆的绝活。几年来他装的钢包塞杆无一漏包,不仅为公司节约了成本,还保护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博得大伙的一致称赞。
中专毕业后的宋建洪被公司招收分配到铸钢车间任电炉工。刚开始由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又太大,小宋情绪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在潘建平的耐心疏导、帮助下,经过在车间的前期实习,当他看到一炉炉钢水经过他们的冶炼,变成铸件,经机床加工切削,组装成一台台设备销往国内外,为社会建设发挥作用时,感到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从此他为了尽快掌握钢水冶炼工艺,每天跟着师傅,守着电炉边,虚心请教着炉料的配置、炉温的控制时间、钢水的还原期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技术革新,是促进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措施。2008年底电炉搬迁新厂区后,他们通过群策群力,采取对电炉炉膛进行改造,将炉膛适当地扩大容量,使每次单炉熔炼增加了3吨钢水,解决了铸件月产一直在240吨左右徘徊的难题。2009年相当于完成以前14个月的工作量,吨钢水电耗下降了20多度,7个月节电6万多度。
近日,浙江同力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铸钢车间电炉班被评为桐乡市模范先进班组。铸钢车间电炉班全体员工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的工作热情,让钢花绽放得更加美丽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