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贫穷与富贵,不管疾病与健康,孩子在母亲眼中永远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礼物。母爱不需要豪言壮语,而在于每一天与日升日落相伴的那点点滴滴的琐碎与重复,犹如涓涓细流,绵绵不息。龙游县溪口镇枫林村99岁的邱招英照顾她56岁的智残儿子戴海清的故事,以这样一种平凡但坚持,默默无闻但平平安安的方式延续了整整52年。
4月27日,我们走进戴家。因邱招英年事已高,耳朵有点背,又听不懂普通话,我们的采访基本上是在大声的提问和旁人的“翻译”声中完成的。从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们慢慢理清了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母爱故事的基本脉络。
老人家用颤抖的双手为儿子剪指甲。
“人傻了,可也是一条命”
我们一走进戴家,里屋就跌跌撞撞地冲出一个中年人,做着机械而夸张的动作,叽里咕噜地自言自语,随后被紧跟着出来的一位老太太制止了。经人介绍,我们要找的就是这对母子。戴母邱招英腰杆笔直,一头白发梳理得清清爽爽,除了耳朵有点背,思维依然十分清晰,根本看不出已有99岁高龄。
戴海清在家中排行老幺,上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小时候,聪明灵光的戴海清享尽家人的疼爱。四岁那年,戴海清连续几天高烧不退,邱招英夫妇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没有在意,几天后送到县里才知道他得的是脑膜炎,尽管保住了性命,但为时已晚。穷得揭不开锅的戴家举债去了几家医院,但仍无法治愈,戴海清智残了。
三年前的春天,戴海清中午趁大家不注意跑了出去,到了晚上9点还没有回家,外面下着大雨,亲戚朋友一起去寻找。第二天,大家在田中发现了戴海清,他全身湿透,两只脚陷进泥里拔不出来,在田里站了一夜……
为防止戴海清发生类似意外,母亲把房子里的火柴等都藏起来,不让他接触到。家里开了个小杂货店,母亲去进货的时候,就把海清锁在房间里。
戴海清不懂事,有时会向母亲“发脾气”。有几次,海清一不高兴,就掐母亲的手,有时候都把母亲掐得出血了。
想起往事,邱老太太眼里含着泪花:“当时家里穷没办法,小毛病都不上医院的,谁知道会是这种病。他人虽然傻了,可也是一条命,我得管他。”
“我吃的苦没有回报”
夕阳西下,一位白发老人走在路上声声唤儿归,是这个村的村民最熟悉的一道风景。
虽然戴海清有五元一天的低保,但家里开的小杂货店平均一天只有一块钱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为了让儿子吃上新鲜的蔬菜,同时节约家庭开支,邱招英九十多岁了还种着一块菜地,另外,她每年还养两头猪。多年清贫的生活,让邱招英老人养成了不吃荤菜的习惯,连家里养只鸡下的蛋,也全落到了戴海清的嘴里。
邱招英和儿子同睡一屋,五十多年了,她一直像照顾婴儿一样照看着儿子,“他没睡着,我不敢睡,连个被子都要我帮他盖。”
“别人养个儿子到老了可以享清福,我99岁了,还得照顾他。我这辈子吃的苦是不会有回报的,我也不想什么回报,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别让他饿着冻着就好了。”邱老太太说这话时脸上依然挂着笑。
关于母爱的只语片言
“上辈子欠他的,总得还。”(老人笑着说。)
“海清饭量好,一顿能吃两大碗米饭。能吃就好,身体没问题,只是脑子不好用。”(老人混浊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无奈。)
“傻和不傻,都是儿子,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我是娘,我不照顾他谁来照顾。”(老人一边给戴海清整理衣领一边说。)
“他活着离不开我,我活着也离不开他,我眼前见不到他,心里就慌。”(邱招英说话时,戴海清眼睛直直地看着她。)
“我能活到99岁,这一口气就是为他留的,有我在就有人给他洗洗补补,给他弄点吃的。”(母子俩坐在一起,邱招英一直紧紧拉着儿子的手,戴海清显得很安静。)
“四代同堂,小鬼都蛮好,想想都高兴,我吃这点苦就是为了这一个傻儿子,苦的日子都过来了,活到一百岁,现在可以放心了。”(老人笑着说。)……
门前是一片新翻的水田,暖暖的风夹着泥土的气息徐徐吹来,西斜的阳光打在斑驳的泥墙上。依偎着四周高耸的小洋房,戴家三间低矮瓦房显得有些寒碜。但这个在清贫、朴素中坚守的母爱故事却给我们的返程留下一路感动。 (鲍涵通讯员吴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