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新的发展空间。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协调推进,要求有大平台来承载、融合。建设大平台集聚大产业,是衢州经济升华的突破口,也正是衢州目前在做的工作。
“新工业30条”提出,要超前谋划工业发展空间。按照“着眼长远、规划10年、启动3年、确保当年”的目标要求,统筹谋划市区工业发展空间,控制连片宜发展工业区域,争取市区5年内新拓展开发区(园区)面积5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10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各开发区(园区)原则上须保持工业熟地动态储备面积1500亩以上。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每年要安排开发区(园区)一定的商住用地指标,以筹措资金,增加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同时还提出要加强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
相比长三角其他城市而言,衢州仍具有良好的生态,较大的环境容量,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有了这些优势,我们科学规划和拓展发展空间,建设产业集聚的大平台就有了较大的余地。我市工业立市战略实施以来,平台集聚水平正在逐步提升。最近几年,全市工业园区进入大开发阶段,初步建成了以工业新城――省级园区――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主体的立体式、多层次、梯度型的新型工业发展空间体系,工业空间平台的承载力大大提高。至2008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包括乡镇工业功能区)已累计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近百亿元,入园企业超过5000家。近五年来,全市省级园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投资企业200余家,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入库税金年均增长逾40%。2008年全市工业园区企业共实现总产值548.1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园区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2.5%;园区实现工业入库税金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市经济开发区2007年产值首破百亿元大关。
认真贯彻落实“新工业30条”,就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努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空间平台。做好空间平台规划,构建立体式、梯度型的工业空间平台体系,通过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做好产业空间布局和控制,坚持动态留空留白,为引进战备性龙头性项目作好准备。加快园区扩容工作,特别是要加快高新园区“厂中村”和“园中村”搬迁和扩容。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加快园区生产生活必须的服务配套。
建设大平台,是为了集聚大产业;大平台是基础,大产业是核心。经济转型升级本质上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最终要落实到实体经济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上。这就离不开产业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需要传统优势产业内产品创新和升级,需要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更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我市这几年正在努力提高产业的层次和竞争力,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以及具有空间集聚规模优势的大产业。以集聚力提升竞争力,带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2004年,我市提出培育410产业,将工业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从单个企业转向产业集群的培育。经过几年培育,我市特色产业进一步凸现,氟硅产业和机械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已突破百亿元。以巨化、高新园区、开化为主的氟硅新型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中国氟硅之都已显雏形。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市场已有一席之地,高档特种纸的区域产能已在全国名列前茅。
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建设大平台,集聚大产业。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衢州形成若干个在全球产业链条布局分工中有一席之地,具有现代产业集群特征,有比较完善的产业网络和支撑体系,形成产业内生动力,能长久支撑衢州区域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这是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衢州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