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雷蕾叶秀华
“上面读报纸,下面开小差,直到掌声起,才知结束了……”用传统老办法抓党内学习,效果就像这句顺口溜描述的那样,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成效不好。去年以来,景宁畲族自治县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建试点活动中,摸索出一套以“人人主持、人人主讲、人人点评”为基本模式的“庄式学习法”,主讲人随机择定、轮流“坐庄”,内容形式开放自主,点评过程多向互动,其活泼生动的形式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的热烈欢迎。
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军说,这为推进党内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兴趣化找到了一把管用的新钥匙。
话题开放,轮流主讲――逆向倒逼学习自觉性
“每次会前才抽签确定学习会主持人和主讲人,如果平时不认真抓好个人自学并好好准备的话,到时候可是要出洋相的。”曾在乡镇工作10多年的朱益龙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会议,参加这样的学习会,他感到了平时自学的紧迫性。
领导、干部、职工都是主讲人,学习会变成了人人有动力、人人有压力的竞赛场。
“以前听领导讲,现在一旦自己被抽中,上去讲什么?”县委宣传部的驾驶员叶荣高别出心裁地选择了情绪管理的话题。他说:“现在每个人的压力都比较大,情绪需要释放和缓解。我花了10多天时间查找资料案例,并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讲课的过程中大家交流得很热烈。”
“老叶的讲课内容很有启发性……”
“以前没有像这样系统地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原来这里面很有学问、技巧……”
与以往不同的学习内容,让与会干部职工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交流的畅快。
农民增收、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养老健身、青少年绿色上网……只要和工作生活相关,受到与会者关注的内容,都是学习会上的发言内容。鹤溪镇仙童社区党支部书记杜春红说,社区流动党员多,学习环境相对松散,这样自由发挥的形式非常贴合群众实际,有时候大家就一个话题探讨起来,常常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
社区干部张云生说,开放自主的主题内容,构建起了空间广阔、弹性十足的展示平台。一次尽兴的学习会,成了大家期待的集体活动,还没有发过言的人纷纷想,下次轮到自己要主讲什么,要准备什么材料……
主题自定,形式自创――原来学习可以很有趣
崇尚低调、沉稳的传统文化,让一些私底下谈锋甚健的同志,当众发言却不知该讲什么。“庄式学习法”以“会什么讲什么”、“怎么好怎么讲”为原则,激发出党员干部勇于创新、喜于表现、乐于竞赛的潜力,大家发现,
原来学习可以很有趣、很放松。
今年56岁的罗敏俊是大均乡的一名“老基层”,干工作一点不发怵的他,对于人人主讲的“庄式学习法”却望而生畏。他找到乡党委书记钟利海说,万一抽到自己,那是没话好讲的。
钟利海笑着回答:“老罗你在农村工作30多年,干过听过的事说一天也说不完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罗敏俊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不擅长的理论知识,而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结合事例讲办法。从政策处理到矛盾调解,老罗的丰富经历,对年轻干部干好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触动。
从领导讲到群众人人主讲,党内学习跳出了单向输出的固定模式,让大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思辨的快乐。
乡镇干部汪海波说,同样一本《红楼梦》,美食家看到了鸡肉蒸茄子,环境学者看到竹苞松茂,管理学者看到的是惜春当家。“庄式学习法”引发了各人不同观点的碰撞,体现了知识的魅力、思想的力量。
为了上好课,叶荣高专门请教行家学会制作了PPT课件;乡镇干部袁奕林研习了大均乡传统的三杆(竹竿、秤杆、笔杆)文化,提出沿袭传统文化有计划地开展乡村文娱活动;社区干部潘伟林翻查了各地空巢老人解决生活问题的做法,为本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参考范本……
学习会从领导一人独讲的“部署会”,逐渐变成汇聚大众智慧的学习沙龙,不同的主讲人赋予了学习会不同的个性色彩。
互动评议,学风活泼――锻炼个人才干,解决集体问题
“以前开会带着耳朵听就行,尤其是年轻干部,唯恐头低得不够深,有见解和意见也很少提出,生怕多说多错。现在主讲人讲过之后每人都要点评,大家都抢先讲,唯恐自己的意见观点被别人先说了。”刘阿丽老师笑呵呵地对比着学风的变化。
听的人用心,讲的人更不能“塌台”。从原杭州大学俄语系毕业的袁奕林,本来认为自己科班出身,基础还不错,但是一上台紧张得连普通话都不流利了,一次实战让他看清自己急需加强口才和心态锻炼。
对于县民族小学普通党员陈兴建而言,在众人面前发言则是光荣和期盼已久的。“我1998年参加工作,2002年入党,也参加过一些会议,一直都没有机会说话,现在我终于露脸了!”他开心地表示。
每个人讲,每个人评,即使是领导的发言,群众也必须点评。景宁中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佩英作完题为“企业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管理模式”的发言后,刚求职进入公司的大学生吴玲玲直言不讳地表示,公司制度没有上墙,新员工对制度都不太了解。
意见虽小,却很有针对性。林佩英会后很快布置下去,把员工手册上的相关制度上墙告知全体员工,以便于参照执行。
有心人往往能在群言群智中发现办法,获得点子。“庄式学习法”的开放互动,让团队在自由畅谈中开阔思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大均乡洋坑村因山场覆盖率高、植被保存完好,渐渐汇聚了200多只猕猴在此栖息。但成群猕猴频频出没农户山场,损毁庄稼、影响人居,令当地百姓束手无策。
洋坑村驻村干部刘希文在学习会上提出,能不能利用村庄周边的生态公益林,做好生态休闲区文章。听了刘希文陈述的事实和数据,结合猕猴出没的生态环境,大家纷纷觉得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很有创意。
经过再三讨论,乡森林工作站拿出了初步的方案,近日,大均乡会同县林业局技术人员深入洋坑村实地踏勘,开始着手编制《大均洋坑猕猴休闲观光区规划》。
对此,乡党委书记钟利海最为开心,他说:“人人都有发展生态旅游意识,大均的乡村游一定会越做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