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商业区块、热闹的庙会活动、舒适的市民生活,所有这些有关新中国成立前平湖最主要街道——解放路的场景都浓缩到了四卷轴的画中。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态、清新纯朴的自然风光令人拍案叫绝,许多人都把它称为平湖版的“清明上河图”。
“今年是平湖建县850周年,我把它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好让年轻人知道平湖市区过去的情景。”昨天上午,此画创作者、年过七旬的潘德辉老人对记者说。
出生于绘画世家
在潘德辉老人的家里,有他自己的一间作画室,里面摆放着上百卷已经完成的作品。其中四卷轴的《忆当湖》,被他很小心地珍藏着。在一生的创作中,这是他历时最长,花的心血最多,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幅作品。
潘德辉现在是宁夏一家市级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创作的绘画作品被国家级美术馆及外国收藏家收藏。潘德辉告诉记者,他的绘画技艺是父母教他的,因为他的父母均是当时地方上有名的画家。
正是由于良好的艺术气氛,潘德辉从小就开始习画,并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在上初一时,他受邀参加平湖第一届美术作品展,他是唯一参展的学生。“那个时候,我每天都去看自己的画,感到很自豪。”回忆起儿时的情景,潘德辉依然很激动。
离开家乡近40年
潘德辉老人说话有明显的北方口音,这让记者感到很奇怪。潘德辉对记者说,他在北方生活了近40年。
原来,在20岁的时候,潘德辉响应国家号召支边宁夏。凭着出色的绘画本领,他在当地的矿务局工会做宣传工作,专门创作一些先进人物的特色画。潘德辉说,如果这些画现在还有的话,可以出好多册连环画了。后来,因为当地学校需要,潘德辉调入一所中学当教师,虽然是学校中层干部,但他依然兼了学校几个班级的美术教学任务。在他的传授下,每年都有学生考上西安美院、四川美院甚至中央美院。
自从调到学校后,潘德辉有了假期回老家的机会。每次回来,他都发现家乡这个小城市的巨大变化。1997年,他终于在退休后迁回家乡居住。那时,平湖城市正开始大建设,在城市面貌大变样的同时,他也为一些老东西的失去而感到可惜。
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潘德辉创作了《解放平湖》。这幅画展出后引起巨大反响,如今收录在平湖史志办编辑的《平湖解放60年》一书中。
潜心两月搞创作
《解放平湖》的展出引起了许多老同志的共鸣,当时,一批老同志建议潘德辉再创作一幅有关新中国成立前平湖主要街道风土人情的作品,也就是现在解放路旧时的情景。由于记忆已经模糊,潘德辉无从下手。这时,当时的商业局负责人梁宗孟老先生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从东门进来第一家店铺名称说起,一直说到西门最后一家店铺。有了这些素材,潘德辉再从档案馆找资料,结合自己的回忆,开始创作《忆当湖》。在那两个月里,潘德辉推掉了所有事务,全心扑在创作上,终于完成了四卷轴、共计21米的长卷《忆当湖》。当时,一些老同志看到后拍案叫绝。
珍藏6年后,在平湖建县850周年的时候,潘德辉老人终于首次向公众展出了这幅作品。记者看到,从东门进来,老东湖沿岸的米铺一家接一家,泊位上船舶荡漾,动态十足。进入主街区,则是繁华的商业区,布铺、旅馆、照相馆等等,鳞次栉比,还有那德藏寺外的庙会,人物表演栩栩如生。记者惊奇地发现,在这条街上,还有参加世博会的“孙透云”香店及老鼎丰酱园。“这简直就是平湖版的‘清明上河图’。”平湖美术界专业人士评价说,这画不仅有艺术价值,还有史料价值。
正因此,平湖史志办已派人把四卷拍摄下来,然后通过科技技术手段拼成完整一幅画,珍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