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11日讯 浙江与青川,相隔两千公里。
2008年7月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倾力开展对口援建四川青川县工作:全省11个市、29个发达县(市、区),对口援建青川36个乡镇。
两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建工作。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几度亲赴青川考察、指导工作。赵洪祝寄语援建指挥部和援建干部:全力做好援建工作,让中央放心,让青川人民满意。
尽管我省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丝毫没有减少对青川的援建投入。在大后方坚强后盾的支持下,短短一年半时间,创下了多个全国之最:建设通村公路里程最长,达1110公里;建设学校、卫生院最多,覆盖青川县所有的36个乡镇……浙江援建指挥部已完成65亿元投资的实物工作量,并争分夺秒,今年国庆前可全面完成85亿元的投资量。
5月4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批示说:浙江援建青川的工作抓得紧,抓得实,从规划到建设都体现了高水平,援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感谢浙江省和所有参加援建工作的同志。
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前夕,本报记者带着浙江人民的牵挂奔赴青川,感受青川的变化,记录我省援建队伍的风采。
真情·利民
——不搞形象重民生
车子进入青川境内,恍若回到了浙江。临安、萧山、绍兴、杭州……每过一个乡镇,就有一块大牌子提醒着我们:哦,这是临安援建的,这是萧山援建的……
如果不是破碎的群山,我们一路几乎感受不到行走在灾区。
道路旁,一幢幢新建的“小青瓦、白粉墙、木栏花窗”的川北民居错落有致;田野里,一排排白色的蔬菜大棚令人仿佛到了浙江农村;东山安置小区内,飘出了川菜的香味……
这个处处显示出蓬勃生机的新青川,随时可以找到浙江元素。但最值得指挥部骄傲的浙江元素是援建模式,被称为“项目不大重民生、投资不多功能全”的普惠制度。
在已批准实施的430个浙江援建项目中,48所学校、37所卫生院,1110公里的道路……每一个项目,都是青川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看不见豪华的楼堂馆所、恢宏的形象工程。
这其中,老百姓的安居工程为重中之重,133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学校、医院(卫生所)、福利院、道桥、供水、防洪等项目得到优先安排;关乎青川人民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各种产业园被摆上突出位置。
震后百姓喝水难。指挥部主动把3亿元巨资“埋”在了青川土地下,结束了近25万青川人长期饮水不安全的状态。
洪灾是青川的一大隐患。指挥部把3.69亿元投在集防洪、围田、交通、景观功能于一体的防洪堤建设上,保护了500多公顷土地、近7万人口免受洪灾之患,并新增了217公顷的建设用地。杭州指挥部刚刚建成的浙川大道全长8.4公里,既是交通要道,又是一条景观带、防洪堤,一下子为竹园镇新增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四川省的一大样板。
不修大道修小路。指挥部一掷亿元,为世居深山的青川人修建百余条通村公路、百余座“漫水桥”。看上去“不起眼”,却让老百姓雨天过河不再挽裤管。
在位于大山深处的瓦砾乡,记者看到刻在村头墙上的“三字经”,它反映了瓦砾人对宁波指挥部的感恩之情:“人间爱,援建情,教后辈,不能忘”。在浙江帮助下重建家园的瓦砾人,建起了零排放的生态养猪场,现在自称是“瓦乐人”。
百姓心中有杆秤。援建将士用真情换来青川人安居乐业,百姓用口碑记下了这份情。
输血·造血
——产业援建不迟缓
只有青川百姓奔小康了,我们浙江才算真正完成援建任务。这是省委书记赵洪祝对援建指挥部提出的要求。
指挥部一开始就把帮助青川人民致富列入援建计划。
输血容易造血难。地震前青川县的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致富门路?产业援建刻不容缓。
投资2亿元的“飞地”——川浙产业园在广元市经济开发区横空出世。浙江省组织500余家企业到园区考察洽谈投资项目,目前已有16家企业入驻,其中8家为浙江企业,投资额达21亿元。待全部建成后,不仅可实现超亿元的年利税,还可解决青川5000多人就业。同时,青川浙商产业园也已上马,成为又一产业大平台。
浙江的致富经被引入青川,“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开发当地的农林牧副渔资源。
在清溪镇,温州指挥部援建的阴平生态旅游示范村,让游客流连忘返;
在马鹿乡,湖州指挥部援建的200个规范整齐的蔬菜大棚,引来络绎不绝的采购商贩;
在房石镇,嘉兴指挥部帮助当地建起了中药材生产基地;
在关庄镇,绍兴市援建指挥部从家乡请来技术员实地指导,办起了万只长毛兔养殖场和良种种兔培育中心;
在观音店乡,金华市援建指挥部帮助村民建起了万亩核桃基地;
在沙洲镇、马公乡,台州、衢州指挥部帮助当地农户养起了品牌土鸡,并帮助农民上网销售;
在东河口镇,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已经成为四川地震纪念游的一大品牌;
在石坝乡,丽水指挥部建起的廊桥成了青川的一大景观……
不仅如此,指挥部还管销路。经他们联系,青川农产品在浙江的100多家超市免费上架,免费参加农博会……2009年,浙江的产业援建使青川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盖房·引智
——打开思路促发展
在青川,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受关爱的是学生。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不管我们走到哪个乡,学校一定是当地最显眼的建筑。那些带有塑胶跑道的操场,即使在浙江也不多见。
然而,援建指挥部说,我们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盖几所漂亮的学校、医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把浙江的理念、智慧的头脑、创业的技能引入青川,使青川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坚实地走下去。
为此,他们把智力支援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浙江省制定并实施了一个“十百千万智力支援工程”。
“十”是指在规划编制、建筑设计、农林科技等10个方面给予有效指导。援建之初,指挥部自我加压,把浙江省的400多个测绘人员请到青川,量遍青川的每一寸土地,一口气做了130多个规划,从此结束了青川没有完整的全县地质、地形基础测绘数据,没有完整的城乡社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历史。
“百”是指选派百名教师、百名医生到青川支教支医,同时对青川百名乡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组织青川百名教师赴浙进修。如今,已有8批支教队伍和9批医教工作者来到青川,并开设了350多个培训班。
“千”是指让青川千名干部赴浙培训。浙江省委党校成了青川第二党校……
“万”是指对青川万名劳动力实行技能辅导,培养万名致富带头人。枣树村的20多名村干部和致富能人到滕头村参观回来后,如今已将致富经平移到了小村庄,村里还办起了网站。
务实·高效
——浙江形象深入人心
“目标30亿,抓住五六七,打回老家去。”这句口号,是浙江援建指挥部对今后几个月援建工作的总动员。
在指挥部,经常可以听到类似鼓舞人心的口号。它用于鼓劲,更落实在行动上。
记者在青川的7天里,每天晚上10时多,会议室仍然灯火通明;即使到了周末清晨,起床电铃依然响起,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忙碌的工作人员。
指挥部自称这是“夜总会”——白天干事,夜晚总结开会;“5+2”——5天是工作日,两个周末仍是工作日。
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对记者说:“浙江干部,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高效。”
务实、高效,是浙江人的特色。这特色,因为援建的使命和责任,在青川发挥到了极致:
一天要吃5种降血压药的指挥长谈月明,一心扑在工作上,创下了在乔庄镇和竹园镇一天来回4次的纪录。而这车子一动,就是两个小时的盘山公路;
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赵克,围绕援建抓党建,运用支部建在工地上的新经验,使援建与党建相得益彰,被省领导亲切地称为“赵政委”;
累倒在援建岗位上的湖州干部张启标,被送进医院抢救治疗,湖州医院的专家对他实施了两次心脏支架手术,当他重新站立起来后又回到援建一线……
谈月明对援建人员说:“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我们为听从党的召唤而来;为援建干事而来;为学习历练而来;为代表5000多万浙江人民奉献爱心而来;为树立浙江形象而来!”
正是这种精神,正是全省人民的鼎力支持,托举着青川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