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2日讯一阵寒战,一阵高烧,然后又大汗退热,一般人可能以为自己得流感了,其实这是“打摆子”,学名叫疟疾。最近几年,疟疾少为大众关注,在昨日的疟疾宣传日活动上,省疾控专家提醒,由于存在非洲、东南亚等地输入性疟疾病例,而且浙江又有“中华按蚊”这一疟疾传播媒介,每年还是会有人不幸中招。从年初到现在,我省发现了27例疟疾病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多数是男性,都是从非洲、东南亚地区回来的归国人员。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治蚊虫叮咬,减少人蚊接触机会,如使用蚊帐隔离,喷洒防蚊药物。
传播疟疾的蚊子像轰炸机
不同的蚊子传播不同的疾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防制所所长姚立农做了解释。他说,在浙江,常见的蚊子有伊蚊、库蚊和中华按蚊。它们虽然看上去大小很像,但有所区别,传播的疾病也不同。其中,中华按蚊能传播疟疾,伊蚊能传播登革热、乙脑。中华按蚊传播疟疾的过程中,疟原虫是元凶,它感染和寄生在蚊子体内。当寄生了疟原虫的蚊子叮人时,就会传播疟疾。
杭州水体多,会不会也有很多致病的中华按蚊?姚所长解释说,中华按蚊的习性,并不喜欢杭州西湖、钱塘江这样的深水,而喜欢浅表水、有阴凉的地方,尤其喜欢水稻田,所以,城市中中华按蚊比较少,反而是郊区、农村多。
从外形上,区分按蚊比较难,仔细看还有特点。中华按蚊翅膀上有黑灰相间的斑点。按蚊停落时,头喙部贴近物面,屁股翘起,身体与物面成45度斜角,很像轰炸机。而库蚊、伊蚊停息时身体与物面持平行。
最疯狂时“按蚊”超过一半
每年5~10月份,省疾控中心寄生虫防制所都会在全省各县的监测点检测蚊子数量和种群情况。
去年,调查组2个人带了工具去安吉农村,找一户农民家的牲口棚,用专业扑蚊器(一种管子,扑蚊时对准蚊子的方向,用嘴吸气,蚊子就会被吸入扑蚊管中),晚上工作3小时,一个人扑捉了几百只蚊子。
这些蚊子都是样本,被装进瓶皿里,然后实施麻醉。本来麻醉方法用乙醚,但乙醚对人体有害,携带也不方便,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发明了一个简易的方法,就是对准瓶皿燃一支香烟,只要几秒钟,蚊子就纷纷被毒倒了。
据了解,在我省农村,夏季最高时,按蚊比例超过蚊子总数的50%。
非洲、东南亚归来要特别当心
据了解,全球每年有3.5~5亿人感染疟疾,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5岁一下儿童染病死亡率很高,全球每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我国政府决定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15年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目前在浙江,国内疟疾高流行区的外来人员、返回人员及非洲回国人员是我省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此类人群如果出现发冷、发热等症状,最好及时到疾控部门检查确诊。由于发热症状与感冒很相似,希望市民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