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0年全国高中生物联赛复赛结束,学军中学女生沈寒获得浙江省赛区第一名。这本是个普通采访,毕竟各项比赛总有个第一名,用新闻上的行话说,这是“常态”。但采访中的一段对话比较有意思——
沈寒说:“学习我不累的,但我一直有件烦心事,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初中我就考虑过未来职业,外交官、金融家、军人,哦,还有记者,想了不知多少,就是不能确定。”说到这里,一直笑眯眯的沈寒叹了口气。
这时,快报摄影记者韩丹来了,沈寒有点“蔫”地配合拍照。韩丹说他的生物也很好,高考时将近满分。听到这话,沈寒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急忙靠近问:“那你怎么现在干这个啊?”
“我喜欢。”韩丹说。听了这个回答,沈寒笑了,马上又若有所思的样子。
晚上我们联系上沈寒的妈妈韩女士,她也在为女儿的理想发愁,“女儿老是讲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你们采访的高中生里,有没有这种理想不明确的现象啊?”
一个几乎完美的学生
在老师、同学的眼里,沈寒几乎是个完美的学生。
首先,她成绩好。除了生物,沈寒的其他各科都不错,常考班里的第一名。中考时,她是杭州市第二名。
其次,她全面发展。下午到学校见到沈寒,她神色有点急但很礼貌,问采访要多久,说学校半小时后要比赛跳绳,她是队员。得到“会很快”的答复后,她笑着点头,放心了。
对面坐下,沈寒在采访本上写下名字班级,字很娟秀,人也清秀。问她生物怎么这么厉害,她抿嘴笑了,轻声说“这次运气好”。她说生物竞赛有24个一等奖,学校竞赛组进了8人,大家都很厉害的。
为什么喜欢学生物?沈寒听了反问:“你怕不怕虫子啊?”她说生物很有趣,常会解剖蚯蚓、沼虾、蝗虫什么的,辨别神经系统等。还会鉴别植物,生活中很有用的,“课上学了某种植物的茎、叶,走到路上就能凭课上知识鉴别出来,那种感觉很爽的。”
除了这些,沈寒还有很多才艺。小学时练过电子琴、围棋、硬笔书法和国画、素描等,琴棋书画一样不落。高一进校想跳舞,被老师委婉劝退,说还是学习重要。现在,琴棋书画是都放下了。上学期,杭州组织中学生“我爱编歌词”唱歌比赛,沈寒和其他三位同学的“四人组”也拿了第一名。她说,相比这个生物竞赛第一名,还是那个第一名更开心。
学军中学高二年级组长余林是沈寒的生物老师,他对沈寒评价很高,说她聪明勤奋,记忆力惊人,是个“妖精式”的人才。
可这么优秀的学生,还是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这正不正常?
高中生需不需要知道
自己未来要做什么
学军中学校长马里松的观点是:正常。高中生就做职业规划,有必要,但是稍嫌早。高中教育注重培养全才,到了大学才是培养专才的时候,那时再发展兴趣也不迟。
昨天恰好有“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到浙大演讲,我们把同样的问题提给了他。他说,高中生现在全心投入学习,对理想迷茫很正常,因为没人告诉他应该怎样,自己也就不知道。到了大学会好一点,可以尽量多为自己设置一些短期目标。
高中生做职业规划,在国外很普遍。比如,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小学也有大量的职业介绍,国家规定每年4月22日为“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家长要把孩子带到单位,了解成年人的职业生活和社会上的种种行业。到了中学,还有职业模拟课,增加孩子对职业的认识。日本也很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
回来问了问同事,很多人说,我也没什么理想,有人说,“我四十岁了,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也许,这是个教育问题。(都市快报记者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