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杭州白塔岭社区即将拆迁的老住户们在安家塘27号老墙门前拍合影留念。 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在杭州钱塘江大桥边,有一大片的老宅,被当地居民称为“世外桃源”。它三面环山,一面朝江,出入的巷口有一座白塔。因此,这一片被叫作白塔岭社区。
今年,这里即将面临拆迁。长期居于此地的680户居民,6月将陆续搬离居住多年的家园。以后,这里将成为一片生态公园。这些日子里,不舍和眷念在白塔岭弥漫开来。白塔岭社区昨天特意请来了摄影师,要为居民“在家门前留张影”。
白塔岭坐落在洋房山和樱桃山的山脚下,通往老宅的甘水巷曲径通幽,鲜有人和车经过。转过几个弯后,可以看到两口古井,两井相距不过100米左右,基本处于同一直线上,被称为“姐妹井”,大家平时称其上口井、下口井。清冽的井水吸引了不少别处的居民每天清晨前来取水。
再往前走,顿时开阔起来。老宅虽不高,但建得错落有致。晴朗的日子,老人就会搬出竹藤椅,享受着边晒太阳边唠嗑的柔软时光。
听说社区请来了摄影师要为大家留影,居民们都带上了凳子,自发地来到安家塘的老宅前,拍集体大合影。
“我们真的很舍不得。”居民曹慧珍说,“这里有我们一辈子的回忆哦!”
60岁的曹慧珍出生在白塔岭,1989年,结婚生子后搬了出去,1999年又搬回白塔岭,之后一直居住于此。
“小时候,家门口的小路旁种满了果树,桃子、柿子、柚子……一年四季不会断。等到果子熟了,我们一大帮小孩子就会成群结队地去摘着吃,感觉特别香……这些果树是一个木材行的张老板种的,他是上海人,平时不在,偶尔回来一趟,我们都要躲开他,因为我们摘了他的果子,怕挨骂。”
现在,很多居民的家门口依然能看到各种果树,比如,现在正茂盛生长的樱桃,“看到门前的果树,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光景。”
白塔岭的人情味,像是酽茶,又似醇酒,浓得化不开。曹慧珍说,8岁那年暑假,父母工作很忙,她要负责做晚饭,可年纪太小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邻居大婶主动跑来教她,怎么淘米,怎么下锅,每一步都教得很详细。“从小不用人教我就知道,这就叫远亲不如近邻。”前几个月,曹慧珍脚扭了,到现在走路还是一拐一拐的。邻居茶芬大妈知道了,拔了自家门前种的草药给她送了来,再三叮嘱她“要连续敷两天”。“脚扭了,可心里暖烘烘的。”
吴女士一家居住在白塔岭已经三十多年了,“我在这里谈恋爱、结婚、生子,可以说这辈子最重要的事都发生在这里。”吴女士说。
“这里冬暖夏凉,夏天睡觉不用空调,特别舒服。”吴女士说,早些年,白塔岭的环境虽然不错,但交通不方便,有次儿子晚上发烧,没车坐,急坏了。“现在门口有公交车有出租车,交通方便多了,可惜又要拆了……”
现在,吴女士和丈夫已搬走了,只有93岁的婆婆顾冬娟还住在这里。顾冬娟是白塔岭目前年龄最大的一位居民,除了耳朵不太好,身体一向健康硬朗。吴女士笑着说,多亏了“白塔岭空气好水好,街坊邻里相互照顾得也好”。
租住在这里的孟秀莲有着一手理发手艺。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被邀请来为居民义务服务。昨天,她又来到社区小公园,为居民们理发。“今天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给这边的老人理发了,因为我要搬到城北去住了。”孟秀莲很不舍。
她在这儿住了5年,也为居民义务服务了5年。“有时候队伍要排到50米外呢。”一位老人边等边说,“有时甚至会跑到她家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