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昨天是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继玉树地震后,重庆、广州等南方省市又遭受暴雨肆虐。公众对气象变化的知晓欲和关注程度,大大提高。
昨天下午,在杭州市气象局气象科普教育座谈会上,副局长宋健表示:“气象灾害已成为影响杭州的自然灾害之首。杭州不在地震带上,也并非紧靠大海,地质、海洋等灾害,远远没有一次狂风暴雨带来的损失大。”
而杭州市气象局专家表示,近几年来,在全球大环境影响下,杭州的气象灾害有多发、频发、重发的趋势。
全球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了71%,其次是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杭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气象灾害所占的比重更大,一次极端天气,就可能让全城焦头烂额。
为此,不但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公众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提高自身的遇灾自救能力。
不少气象、教育、民政等部门的专家均表示,气象知识正日益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改变公众对气象科普教育呆板沉闷、形式老套的印象,杭州市气象部门的研究人员不断丰富科普活动形式,结合社会环境,加入新元素。
昨天,杭州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升级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气象科普体验馆的二期建设也正式启动。
目前,气象台的对外开放次数和接待人数逐年增加。近10年里,来气象台观测站参观的中小学生,每年至少有2000人次。气象科普体验馆去年开馆以来,目前参观人数也已达4万余人次。
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主任蔡激扬介绍,基地二期建设内容将新增一个小型天文4D放映厅、一个天文知识展厅、一个低碳生活展厅和一堵气象文化墙。
小型天文4D放映厅将把天体运行轨迹、行星运动、天体与天象等天文知识,用4D影片的形式展现。
天文展厅分“人与宇宙”、“宇宙探险”、“深空奥秘”、“太阳王国”、“太空探索”以及“探月长廊”等部分。
低碳生活展厅设计将由气候变化故事引出“低碳”概念,用实例阐述低碳经济、生活和发展举措。
气象文化墙展现气象文化知识,与建筑外观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