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过早饭,临安市藻溪镇桂芳桥村的陈关喜就迫不及待地穿过02省道往马路对面的厂房赶,他雇的两个工人已早早地在厂房外等候,只等陈关喜一开门,“嚓嚓”的纺织声便即刻响成一片。
不出几天工夫,车间四周便堆满一捆捆布匹,陈关喜便调度运力将布匹“押往”柯桥轻纺城……像陈关喜这样每天的生活,只是藻溪镇数千个纺织家庭寻求致富梦想的一个个案。
1978年,彼时的东方红纺织厂(杭州都锦生前身)的20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藻溪,把纺织带到了村里。先是大队集体搞纺织,之后便逐渐“燎原”至家家户户。到了1989年,全村七八成的家庭都支起了织布机,后又蔓延至周边村落、甚至周边一些乡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藻溪的织机规模已达3000多台,纺织业的繁荣使藻溪镇一度成为临安县工业产值首个超亿元的乡镇。1994年,藻溪镇又成为临安县首个工业产值超10亿的乡镇。
但后来,由于管理和发展定位滞后等诸多因素,藻溪轻纺业仿佛在一夜之间尽失光彩,出现滞销。特别是1995年至1997年,藻溪的工业产值从10亿元锐减到5亿元,辉煌一时的藻溪轻纺业步入低谷。
2003年,藻溪镇党委政府决定重振轻纺业昔日辉煌,并在纺织业的发祥地——桂芳桥村圈定了232.7亩土地建设藻溪轻纺工业集聚区。经过多年经营,目前已有11家企业入园,预计到今年底,整个工业平台可以全部投入使用,年销售产值可超过2亿元。
从早些年主纺被面、锦缎,发展到如今的窗帘、沙发等装饰布艺,藻溪轻纺业在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中嬗变转型。如今,藻溪共有数千人在柯桥轻纺城设有自己的销售点,还在当地建起了临安商会。借梯登高的藻溪纺织业正在新的起跑线上挺进全国乃至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