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住房问题,一直以来都提倡“两条腿”走路,中低收入家庭靠政府帮助,中高收入居民靠市场供应。
如果说,5月13日开始的2010房交会,是我们了解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一个窗口;那么,上周五(5月14日)召开的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工作会议,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
杭州的住房保障体系分六大类,深入到毛细血管,经过多年努力,已圆了很多市民“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限价商品房(拆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人才专项房
自1999年以来,市区已累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00多万平方米,为5万多户符合申购条件的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廉租房
目前,杭州新建廉租房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内配建。截至2009年底,市区已累计建设廉租住房44万平方米。
限价商品房(拆迁安置房)
截至2009年底,杭州市主城区拆迁安置房,已累计立项3654万平方米,开工2567万平方米,竣工1490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045万平方米。
公共租赁房
城北田园地块经济租赁房33.5万平方米,已于2009年底开工建设,建成后,可解决4500多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两项公寓”(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才、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则由各区政府(管委会)作为责任主体,组织建设并落实拆迁和配套工作,截至2009年底,已累计实现开工75万平方米。
人才专项房
2010年到2012年,将提供1500亩土地,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
其中,市本级建设60万平方米,萧山、余杭、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设90万平方米。
危旧房改善工程
截至2009年底,市区178万平方米危旧房已按“维修、拼接、重建、项目带动、去危、暂缓”等六种形式全面落实改善,累计完成危旧房改善面积154.7万平方米,受益住户3万多户。
今年,危旧房改善要完成最后23.3万平方米的任务。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通过六类保障性住房,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共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01853户,占市区家庭总户数的15%左右。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大局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来群众的愿望。
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指出,“住房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房子是百姓安身立命的基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首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其次,它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把该由政府保障的保障好,把该由市场调节的交给市场,才能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的住房需求,才能使得两类不同性质的住房相互补充,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我们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夯实杭州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黄书记说。
第三,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改善投资创业环境的必然要求。
人才来杭就业创业,首先会遇到住房问题。据有关调查,21.2%的外来务工人员和18.22%的企业代表认为,包括教育、交通等在内的16个民生问题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住房难”问题。
“解决人才保障性住房问题,已成为杭州吸引人才,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人才住房难问题,才能提高杭州招才引智的吸引力、竞争力,改善杭州的创业投资环境,使得杭州真正成为长三角人才高地。”黄书记说。
保障性住房
要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
目前,杭州的住房困难尤其集中在第二个“夹心层”——既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会上,黄书记说,“我们在坚持六房并举的同时,也要突出重点,加大公共租赁房、拆迁安置房、人才房三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保障性住房结构,推动我市保障性住房,由租售并举、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
放宽廉租房保障范围
放宽经济适用房申请范围
此外,廉租房的保障范围,从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了2.5倍以内。
经济适用房的申请范围,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0%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了80%以下。
改善保障性住房周边配套
会上,黄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提升品质,加强管理。”
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将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并按照规定,减免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有关税费。
另外,还将改善保障性住房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保障性住房居住区的环境和服务,方便居民生活。都市快报 记者 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