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塍社区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在101岁的朱秀珍家中,进行家庭人口信息调查。
浙江在线05月19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昨天下午4时,莫干山路79号,西湖区常务副区长黄幼钧率先敲开百岁老人季奶奶家的大门。杭州城区人口普查试点在西湖区西溪街道上马塍社区正式开始,季奶奶一家成了接受普查的第一户家庭。
试点结束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将于10月1日正式启动。
101岁的季奶奶先后经历了3次人口普查。30多年来,她从三代同堂到如今的五代同堂,最近的10年,家里也多了不少娃娃。季奶奶说,每一次人口普查,都意味着社会又一次大的进步。
签订保密协议
不泄露生二胎等隐私
昨天下午,西溪街道的大会议室内满满当当,西湖区11个街道、乡镇和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来了。人手一份保密协议,一张表格和厚厚一堆资料。为了更好地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西湖区特别进行了一次调查人员培训工作。
“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来自各社区计生、民政部门,但是在普查阶段,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不得泄露普查人员的隐私。”西湖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胡永平主任说,很多人逃避人口普查,大多是因为生二胎害怕罚款,或者领取失业金的同时在外打工。“为了确保调查准确率,如果有需要,我们上门的时候会给普查人员看保密协议。”
第六次人口普查包括港澳台和外籍人士,而居住在西湖区内的港澳台以及外籍人士占全杭州的50%以上,压力非常大。“西湖区还有一个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光挂靠在人才中心的户口就有两万多,这其中很多人甚至都已经不在杭州了,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核实。可见工作的繁琐。”
胡永平介绍,为了迎接这次人口普查,除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外,还要在社会上招聘不少调查人员。一个普查员要负责100户家庭300人的普查区,必须要在10天内完成所有工作;每4个区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
“别以为填写表格很容易,这些表格能让人看得睡着。”胡永平说,仅西湖区,在人口普查正式开始后,就需要调动普查人员3500人左右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普查员最怕进高档楼盘
说到人口普查,不少新参与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城中村和乡镇的工作最难,可不少参加过10年前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则连连摇头,直说“太嫩了”。
“真正困难的是一些中高档楼盘,我敢打赌,你连大堂都进不去。”来自北山街道的老史说,这些高档住宅区楼底都是电子门,单按门铃人家根本不会开门,“就算费力和物业打好招呼,人家也不一定愿见。要花不少时间一趟趟跑才行。”
“我们转塘一个老会计,做过3次人口普查。在村子里很有威信。他只要说一声晚上去哪家调查,保证时间到了全家人都安安稳稳坐着等你上门。有这些人帮忙,事半功倍。”转塘镇的工作人员则要得意多了。
而城中村较多的社区也有一个重担,要去寻找流浪乞讨人员。“桥洞地下,阁楼,车库,地下室,所有能钻的地方都要钻进去找人。”胡永平说。
“学区房情况,
中介比我们更清楚”
通过先期摸底,胡永平发现了不少问题。“这10年房地产发展太快,人户分离和人口流动已成为人口普查最大的难题。”
西湖区有不少好学校,学区房自然很火热。不仅是本地人,还有不少外地人都买了学区房,可是将户口迁入后,这些房子却从来不住人。普查人员根本无法展开普查。
“说实话,房产中介手上的资料比我们齐全多了。哪户人家有几套房子,房子都在什么地方,自己住哪里,联系方式一清二楚。”普查人员的玩笑,再一次反映出杭州10年来房产的火爆。
随着人口普查试点的展开,普查人员特别提醒,陌生人借着人口普查的名义敲门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真正的普查人员大多会在楼道长的陪同下前来,并且会佩戴正式的工作牌。特别是老年朋友要注意,谨防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