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杭州动物园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早就下班的两位动物医生又急急忙忙赶回办公室,提起常备的两个急救药箱,顾不上饥肠辘辘,马不停蹄出发去了临平——当地的一只黑熊,已经整整两天既没吃东西也没排便,连走路都在摇晃,状况不妙!
虽然还没吃晚饭,但是救动物更要紧——原来,动物园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饲养野生动物的都是一家子,一旦有什么疑难杂症,都会相互交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因为动物园是野生动物保护单位,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是动物的保护者,更是监护者。
动物医生们到达临平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看到那头受疾病折磨的黑熊:鼻镜干燥,后肢乏力,走路不稳……给野生动物检查有个障碍,它们往往不会像人生病时那样配合医生,也不会像家养动物那么容易让人接近,野生动物都是有野性的,尤其是猛兽和大型动物,不会听从人们的指挥;更纠结的是,它们都无法像人那样开口说话。所以,给动物患者治病,一般遵循三个步骤:察言观色,望闻问切,对症治疗。
动物医生根据黑熊的外观精神状态、排泄情况和饲养人员的情况介绍等来综合判断分析,对症下药。“我们平时对动物正常情况行为表现,要熟悉;异常情况下临床表现,也要心中有数。”
经过精心治疗,第三天黑熊开始有食欲,第四天清晨排出宿便,恢复食欲,几分钟内就把食物吃光了。后期进行了巩固治疗,眼下,这只黑熊恢复得很好。(记者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