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空无一人照样熬着,夜间“父子灯”遭遇非议现在好了,交警部门拿出新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浙江在线06月05日讯杭州交警首创的交通信号“父子灯”,为缓解行人过马路难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实施几年下来,大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夜间路上车少人稀,还得按“父子灯”设定的时间等候、通行,实在浪费时间。昨天,杭州交警部门透露,他们将有条件地设置“父子灯”触摸按扭。在无人触碰按扭时,始终保持机动车通行,有人触碰时,信号灯显示为让行人通行。
干耗着,司机行人都不乐意
夜里勇闯“父子灯”的人不少
“父子灯”最早于2006年10月出现在杭州庆春路上,之后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主要分布在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的主干道上。目前,杭城共设置“父子灯”127个。
“父子灯”的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路人过街难,很受市民的欢迎。不过,到了夜里,很多“父子灯”似乎就成了一种“摆设”。本报记者曾连续三个晚上蹲点调查“父子灯”,发现很多车辆频繁闯红灯。
“我们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不对,但晚上路上行人不多,12点以后根本就没有人,这种情况下还要我们等那么长时间,实在有些郁闷。”一位出租车司机私下跟记者说。
路人也有同样的抱怨:“晚上有时根本就没车,我们一般也不会等着红灯转绿灯,傻不傻呀。”
交警部门坦言
“父子灯”有一定缺陷
交警部门也承认,交通“父子灯”在相位配置和时间配比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夜间,受主路口信号周期影响,辅灯路口信号周期较长,易出现行人、机动车长时间等候现象,“群众投诉比较多。”
因此,交警部门一直在研究如何最有效地使用“父子灯”,提高通行效率。
记者了解到,交警部门之前曾根据路段实行情况,针对“父子灯”采取了不同的运行模式,除24小时开启外,有的路段定时段关闭了,有的路段早晚高峰开启,有的路段改为了黄闪灯。“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推出触摸按扭
试运行效果不错
在进一步探索的基础上,杭州交警部门再次推出了“父子灯”触摸按钮,并且已经在庆春路双菱路交叉口东侧的“五爱路口”试行了一个多月。
交警说,白天该路段“父子灯”使用一切正常,晚上10点到第二天清晨6点,触摸按扭启用。如果没有行人过马路,机动车道始终处于绿灯状态,而一旦有行人按动按扭,机动车停行,行人按绿灯指示过马路。
“有了这个按钮,我凌晨过马路再不用提心吊胆了。”该路段清洁工黄大伯说:“搞卫生一般都在凌晨。以前过庆春路要等很长时间,等不及就闯红灯,有点怕的。现在好了,一按钮,车就停下来让我,安全。”
“这个地方以前没人过马路时车子也要等很长时间。现在晚上特别是后半夜很少吃到红灯了,要是信号灯都这样就好了”。昨天晚上,经过该路段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也很满意。
“从试行的情况看,效果确实不错。”交警部门相关人士称,这一举措有效提高了夜间“父子灯”路口的通行效率,并增强了道路交通安全系数。
实践证明,这种按扭比较适合单行线和有中央隔离带的路口。
交警部门表示,按钮功能的“父子灯”,他们将在有条件的路口推广使用。(记者 徐建国 本报通讯员 王国伟 贝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