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7日讯昨天,深圳姑娘杨燕来杭游玩,在西湖边和丈夫失散,向8个人借手机打电话,都遭拒绝。《我们什么时候把信任给丢了》一文见报后,许多读者打进热线96068,对文中提出的“信任危机”发表感想,并为杨燕支招,提出紧急情况下的自保办法……而主人公杨燕,在看到报道中郑大哥的真实想法后说,她真的郁闷了。
知道了郑大哥的想法
她有点郁闷有点伤心
当初打入本报热线,杨燕只是想感谢帮她的郑先生和开警车的两位警察。但是本报报道了郑大哥的真实想法后,杨燕心情复杂。杨燕说,她真希望没看到报道,至少这样还能让她保留那份美好。在电话中,杨燕情绪低沉:“我以后再也不会去找陌生的路人寻求帮助。”
杨燕的丈夫任先生,则表示充分理解路人们的想法:“就算是我,在路上碰到陌生人也不会随便借手机。毕竟骗子很多,这是自我保护的心态,无可厚非。”
任先生说:“假如我再次在平海路和杨燕走散,我会大声喊她的名字。”任先生相信,这样大喊其实是间接地寻求路人帮助,“大家会知道我在找人。”
热情和互助
无论哪个时代都不能缺失
对于杨燕的遭遇和本报提出的“信任危机”,打进本报热线的读者们七嘴八舌,觉得这个疑问提得很好,引人深思。
读者张先生说,在为生活为工作拼搏,在人生匆忙前行的路上,大家需要停下来静心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我们是否还失去了别的类似“信任”这样的东西,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彼此冷漠?当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这很不应该,但当自己遇到事情时,会怎么做,是否也会像文中的那前8个人一样地警惕而冷漠呢。这个时代需要拾回曾经的热情和互助精神。
家住杭州文晖路的陈文奎老先生说看了这篇报道觉得很痛心,他想向大家提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展,而人的道德水准却不能与时俱进?二是为什么人们的防范心理、忧虑感这么强?他说这些年来常思考这两个问题,他认为,不仅是个人要提高道德修养,政府更应该注重于道德重塑和精神文明教育。经济与精神的共同进步,才能整体推进社会进步。
这些“应对之道”
非常时刻说不定能用上
在热线来电中,许多读者还认为,当时杨燕其实有很多种解决问题方式,如果当时她稍镇定些,可能就不会如此尴尬了。这些应对之道,我们都应该看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手机停机或在电话亭里,都可免费拨打110——这条是读者董先生说的。
“深圳姑娘杨燕最早是在电话亭边遇到了两个年轻姑娘,借手机被拒绝了。其实,在电话亭里打110,是不需要钱的。而且,即使手机欠费停机了,110等紧急求助电话还是可以拨打的。”
用固定电话打给老公,等他过来付话费——这是家住凤起路的蒋女士支的招。蒋女士说,杨燕可能当时太慌张了。
“固定电话是先打电话后付钱的,所以完全可以找一家小店,用固定电话打给老公,等老公来了让他付钱。我就是这样教育女儿的。女儿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的同事出了个题,说如果现在你身边一分钱都没有,人在富阳,该怎么回杭州。结果我女儿一口气报出了5种解决方法。现在她在美国上学,2008年在芝加哥第一次转机时转丢了,她很冷静地改签飞机,打电话告诉老师要晚点到,还让老师帮忙联系了一辆回学校的车子。遇到事情,关键是要稳妥地处理解决。”
不要把别人的电话拿过来,而是让别人帮你打——王女士认为杨燕求助的方式可能不对。“现在借手机打电话的骗子很多,大家有戒心也是正常的。其实,让别人帮忙拨打老公电话或110,一般不会拒绝。呵呵,骗子是不会主动要求打11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