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9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10年前,41岁的天成丝织厂女工、普通党员朱雅仙,因企业破产而下岗;10年后,朱雅仙成了灯芯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省人大代表,杭州第一位由居民“海选”出来的居委会主任。
“朱主任,我投你一票!”前天,灯芯巷社区内搞居委会主任选举,一群大伯大妈看见朱主任亲热地叫起来,并投出了神圣的一票。
2563票!朱雅仙的支持率达96%,连任主任。选举结果出来后,居民们高兴得奔走相告。
为什么要选她?居民鲍大妈反问记者:“不选她选谁!”
社区的“三心”主任
朱雅仙是一位有责任心的人。早上8点30分上班,早锻炼的居民们就能在社区看到她下午5点30分下班,天黑了她的办公室灯还亮着。非典时,社区发现有病人,她饭碗一放,马上冲出门。朱雅仙的丈夫埋怨:“你要么把床搬去么好了”。朱雅仙笑着说:“居民利益无小事,尽管有上下班的时间,但我不能下班”。
朱雅仙是一位有孝心的人。每天早上,她5点就起来,为90多岁的老母亲烧好早饭。有一天晚上11点半,阿姨打来电话。朱雅仙没换睡衣就跑去母亲家。“我没不舒服,就是睡不着。”朱雅仙一进门,老太太就说,“你陪我说说话。”第二天一早,她又烧好菜饭,骑着自行车,8点之前赶到社区办公室。
朱雅仙是一位耐心的人。社区就是小社会,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前段时间,一位50多岁的男子又急又怒地走进来。“哪个是主任?”男子问。实际上,他并不是不认识朱雅仙,朱雅仙也知道他,灯芯巷第一个买汽车的人,但10多年过去了,他却变成了低保户,常年生病,生活很不如意。
“先坐会儿,茶泡一杯。”朱雅仙客客气气地招待,男子脸色缓和下来。朱雅仙又真诚地跟男子说:“我也是单位破产下来的,再苦再难的日子一定会过去,大家能帮一定会帮你的。”在朱雅仙耐心的开导下,男子满意地离开了。
社区的贴心“管家”
为了让社区里的老年人有个健康的精神家园,朱雅仙在社区建了个“笔墨园”,让社区中老年人去练练书法,相互之间多沟通。
朱雅仙说,党员的先进性反映在小小的“点滴”上,人家吵架,你就劝一下。能出个点子,你就来出个金点子。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党员踊跃为社区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社区里有一位身患骨癌的党员,听到创先争优,马上写了一份学习体会,让老婆送过来。78岁的鲍大妈去年成了社区内的新党员,而社区的清洁工小盛也交上入党申请书,他说:“党员就是朱主任这样的好人,我也要学朱主任做一个帮助大家的人。”
居民们告诉记者,灯心巷社区在朱主任的管理下,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温馨。
10年来,朱雅仙以执着的追求、创新的理念、真诚的服务和出色的业绩,得到了居民的好评和群众的尊重。她本人也成为了下城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也是浙江省妇联执委,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并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三等治安荣誉奖章”、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十五期间杭州市优秀社区工作者”、杭州市“双十佳”创业新星等多项荣誉。
 |
朱雅仙(中)和大学生合影。 |
大学生眼中的朱雅仙
她把社区居民当亲人
她有那么多荣誉,采访三四个小时内,她只字未提。提及最多的是普通居民对她的肯定——比如,原来有一个不理睬她的居民,后来看见她,就亲热地叫她一声“朱主任”,这让她很开心。
朱雅仙把社区的每一个人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只要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出现在他们身边。
采访快结束了,我问朱雅仙:你退休后想做些什么?她说:常回灯芯巷社区看看,希望能继续帮助大家。
她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形象,假如有机会,我真的想像她那样,认真地奉献一次。
浙江工商大学中文系大二学生预备党员余琴
杭州最“美”的社区主任
早报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要去拜访杭州第一个“海选”出来的女社区主任。
朱雅仙,51岁的“灯芯巷总理”,省人大代表。网上一搜索,她的荣誉和报道一大堆。
走进灯芯巷,一位漂亮而端庄的中年女子迎面走来,带着笑意招呼我们。 “看见你们,就像看到我儿子,他也在大学读书,是入党积极分子,不过你们比他更优秀。”朱雅仙一句话就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灯芯巷社区,在她的努力下,成立了让中老年人倾诉的“鲍大妈聊天室”,铺上了新马路,还有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我如果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社区里,那有多幸福。
党员就应该永远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浙江工商大学大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张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