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王小丫主持节目,她说,自己曾经问爸爸,爷爷长得什么样?爸爸说,你去看罗中立画的《父亲》,爷爷就长成这样。
昨天上午,著名画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父亲》原作,第一次以全国农民绘画展的名义出现在杭州。那是罗中立当年以艺术探索的方式,进行照片式写实主义实验,以农民邓开选为原型,创作了“照片”式的特大号肖像,并因此获得了当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从此,在美术界,满脸沧桑的“父亲”几乎像明星般耀眼夺目,他几乎征服了我们所有人。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共同举办的“农民画时代、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绘画作品展”,昨天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展览在凸显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农民画家创作中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注重历史性与当代性的双重探索,从“农民画时代”与“时代画农民”两条主线入手,针对一个宏大的时代与农民、农民画之间潜移默化的联系深入,聚焦新时期下中国农民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览从“农民画时代”与“时代画农民”两条主线入手,针对一个宏大的时代与农民、农民画之间潜移默化的联系深入,聚焦新时期下中国农民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民画时代——全国农民画作品展”,展示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的400幅经评选选出的优秀的农民画作品。
而“时代画农民——新中国农民题材美术作品展”,展示近现代美术史上表现农民题材的经典作品120件,其中包含了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国内知名美术馆的馆藏及当代著名美术家的精品力作。
这其中,既有表现中国农民的个体形象,探讨农民个人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作品,如凃克的《老农民》、叶浅予的《夏天》、罗中立的《父亲》;也有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心境的作品,如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全山石的《维吾尔拖拉机手》、李子侯的《入仓》、徐启雄的《五月杨梅红》等;
更有表现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农民位置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演进影响的作品,如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潘天寿的《杭县农民争缴农业税》、姜燕的《考考妈妈》、陆俨少的《教妈妈识字》、吴作人的《农民画家》、王玉珏的《山村医生》、高潮的《走合作化道路》、王少伦的《1978.11.24小岗》、李节平的《泥水夫妻》等。
“在今天,这些画靠什么感动大家?”
在展览现场,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这些画,靠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农民画的特点。“它们区别于都市的、科班的表现手法,源于中国大地的朴素,狂野自由的表达方式。那是农民们自己在说话。他用他朴素的语言在说话,不同于我们这个时代,靠摄影、电影的语言在说话。”
据《杭州日报》记者 潘宁文 李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