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平安浙江”,整整六年了。追溯,要从六年前开始。
2004年,我省开展“平安浙江”主题活动。6年来,浙江各地将这四个字落实在每一处,并孜孜不倦地坚持,“平安浙江”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绝不是凭一日之功、一时之力就可以实现的,更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
记者记录的人物、故事,每一个看似那么渺小。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多管”的每一件“闲事”,垒起了“平安浙江”的每一块砖。
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说起廖新明这个名字,在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几乎达到了足以与明星抗衡的知名度。
先来看廖新明的职务:金华金东区东孝街道司法助理员、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再来看一组数据:20年来,先后调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千余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廖新明人称“老娘舅”,干的就是“多管闲事”。
两把没用过的斧头
廖新明的办公室书柜里,藏着两把斧头。斧头已经生出了些锈迹,廖新明偶尔拿出来看看,空闲时还会拿上抹布轻轻擦拭。
这两把斧头的故事,要从5年前说起。
2005年,东孝街道麻车塘村有个姓李的男人,37岁,平时跑运输,和老婆育有一个10岁的儿子。村里有个男人姓麻,长期和李的妻子姘居,最后还将她带离村子。
李某卖掉车子,到处寻妻。半个多月后,终于在武义找到了妻子。这半个月可是把李这些年的七八万积蓄都搭进去了。可是,妻子仍然不肯回心转意。
李某受到重创,找麻某报仇,被治安拘留。在这期间,廖新明天天到拘留所看望他,7天期满,廖新明又去为李某接风洗尘。
但李某的心结仍然打不开。趁廖新明不注意,他偷偷买了两把斧子,藏在家里。这一切,还是没有瞒过廖新明的眼睛。
廖新明还是天天到李的家里,陪他聊家长里短。有时劝导,有时狠骂,整整一个多月。李某交出了斧头,告诉廖新明:“你放心吧,我不会再想着干这种糊涂事了。”经过廖新明的周旋,李、麻终于坐下来调解。
“没有你,我就成了杀人犯哪!”这之后,用不着廖新明上门,李某心里一有事,就跑到廖新明跟前来讨主意。
一场被平息的群体性事件
廖新明说,干了这行,时常会觉得累。那件事,如今想起来,廖新明还是忍不住后怕。
金华一家水泥粉磨厂对周边村民影响严重,加上来往车辆多,村民白天吃粉尘晚上听噪音,农作物生长也受到危害。
特别是有养蚕专业村之称的杨溪村,自从2005年水泥粉磨厂建厂以来,蚕吃桑叶不做茧,蚕农无法再种桑养蚕,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农民经济利益被严重损害,忍无可忍正准备大动干戈时,廖新明下村做村民的工作,了解受损情况,经过多方协调,廖新明取得了村民的信任。一起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被安全化解。在他的斡旋下,2007年年初,此事得到了稳妥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