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2月13日专电(记者 王俊禄)记者13日从浙江台州市纪委获悉,一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整肃“房票”行动接近尾声,台州发现至少有800多套房源存在“直改名”问题,有40多名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存在“直改名”行为,其中30多人涉嫌参与“房票”交易牟利,共收缴非法所得150多万元。
“房票”可以说是房地产交易中的一个“畸形儿”。那么,“房票”如何产生,并几乎垄断热门房源的?谁“有本事”拿到房票牟利,其利益链上涉及哪些人?记者就此赴台州进行了调查。
“房票”垄断热门楼盘
台州“房票门”源于今年11月初,台州一工商干部被曝出涉嫌倒卖“房票”牟利20万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1月中旬,台州市纪委出面成立联合调查小组,重点整肃“房票”等房地产业乱象。
何谓“房票”?其实就是靠关系低价购买内部房,再转手获利。
台州市民小陈上半年为了购置婚房,跑了多家房产公司,却屡屡被告知“没房了”。有中介告诉他,对热门房源,只有通过买“房票”,才能买到“直改名”的一手房。
“直改名”就是对于那些还没办理房产证的房子,卖房人把房子转手卖掉,然后通过开发商和房管部门的内部关系让买房人与开发商重签一份合同,一切仍是按照商品房买卖手续办理,而“房票”就是这种非正规交易的产物。
“房票”曾一度垄断台州热门楼市。掌握了一手房源的房东,在收取买房者房票的加价后,私下里将房源直接改名转让给买房者,但不通过二手房交易的正规程序。
“这种现象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台州市椒江区一位多年从事地产中介工作的张燕(化名)向记者表示,“以前都是明码标价,现在查得严了,中介都比较谨慎,但暗地里交易还是有的。”
三种人“有本事”拿到房票利益链促生乱象
这些拥有“房票”的神秘卖家是谁?他们的“房票”从什么渠道获取的?
“有三种人可以拿到‘房票’。”张燕透露说,“一是当官的,二是有实力的中介,三是专门炒房的‘黄牛’,这其中最多的还是当官的。”
“不少领导并非自己出面,往往是打点些钱让手下或者亲戚去办,比较傻的才用自己的名字。”张燕表示,他们都掌握了好房源,楼层带“4”的不要,因为“4”与“死”谐音,8楼的也不要,因为当官的怕“七上八下”。
从台州市此次整肃“房票”行动初步成果来看,有40多位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参与其中。台州市纪委常委、新闻发言人项凤日告诉记者,纪委联合房管、工商等部门,对全市房产企业、中介机构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市区25个楼盘9000多套房源进行清查,至少发现有800多套房源存在“直改名”问题,30多名党政干部利用职务、职权之便倒卖“房票”牟利,共上缴非法所得150多万元。
“房票一般是被有关系的人拿走了,但也有特殊情况。”一位业内人士称,去年上半年,台州楼市惨淡时,也有部分普通群众通过“房票”拿房,目的是预期房价会上涨,作为投资购置。但到了房地产恢复增长时,普通群众很难再拿到热门房源。
按照国家规定,已经预售的房子是没有办法再改名字的,这些所谓“直改名”的房子到底是怎么逃过有关部门监管的?
一位当地业内人士一语道破:“房票”出手时,只要与开发商、房管部门打个招呼,再去房管部门修改一下相关票据就行。
在这场交易中,卖主获益不言而喻,开发商看重的是权力和人情的交换,而中介机构更是乐此不疲。在每笔房票交易中,中介要收取总额为1.2%的佣金。如台州一家中介公司通过“房票”,上个月底卖出了一套价值300多万元的房子,单笔收益就达3万多元,可谓“暴利”。
“‘房票’交易比一般的二手房交易程序还要简便,周边有本事的中介都做过这个生意。”这家中介公司负责人透露。
如何填补“房票”黑洞
“房票”无形中助长了房价飙升,最终影响到对房子有刚性需求的老百姓。如何弥补交易过程中的漏洞?有网友提出,除了严查交易各方,加强监管部门自查才能打破这条非法“利益链”。
也有网友认为,“房票”现象并非台州独有,而是不少地方都存在的行业潜规则,各地都得查一查。
据了解,台州市已出台规定,严格限制预售商品房更名,已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已办理网上备案的,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除非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允许退房的,家庭成员之间因客观原因需要更名的,司法机关、纪律检查机关决定协助执行的,方可申请更名。
台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章永此前表示,专项行动的重点群体是针对党政干部,严禁部分人利用岗位职权或职务影响,向房地产开发商预订商品房房号进行违规转让,获取不正当收益。在11月30日前,参与违规转让房号牟利的党政干部主动向纪委讲清问题、自觉上交不当所得的,将免予其他处理。
据项凤日介绍,房地产业规范和整治、清查工作至本月20日结束,届时将正式向社会公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