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然而,对于52岁的老袁而言,这个看似平常的经历,差点要了他的命。
几天前,因为天气忽然变冷,老袁一不留神感冒了,鼻涕、鼻塞,咳嗽不断,感觉浑身不舒服。感冒胶囊吃下去半个小时左右,他突然胃部一阵阵地抽紧,接着开始翻江倒海,冲到洗手间一阵狂吐,到最后只有干呕的份了。
吐得精疲力竭之后,袁先生躺回到床上,感觉胸骨后像是有人拿了刀子一刀刀划着,出现剧烈疼痛。
“是不是肾绞痛和胃病一起发作了?”老袁是个长途车驾驶员,胃病是他的职业病,不久前,他又被查出患有尿路结石。
一个小时后,老袁躺也不是,坐也不是,怎么做都感觉胸闷气急。
这个平时都不叫疼的硬汉子,这回痛得大呼救命:“你们赶紧叫‘120’送我去医院吧!”。
20分钟后,老袁被送到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
很快,医生排除了尿路结石、心梗的可能。随后的胸腹部CT检查发现,老袁的胃底部分“跑”入了胸腔,左侧胸腔有大量液体,左肺呈液气胸,胸腔引流液中既有消化物,还有沉淀。
因为老袁无外伤史,外科专家们会诊讨论后论一致认为,食管破裂性可能性较大。
食管是消化道内唯一没有浆膜层的器官,而浆膜层中含有较多的弹力纤维和胶原蛋白,这导致了食管比肠胃“脆弱”许多;同时,食道下段毗邻器官较少,胸膜与其相对游离,这些解剖学结构薄弱的特点,导致食管在受到气压伤时容易在其结构薄弱的下段破裂。
一般来说,暴食,尤其是饮酒或催吐之后发生连续剧烈呕吐时,食管上括约肌的反射减弱、松弛失调、不能及时开放,就会形成所谓“食管梗阻”,而胃内容物又连续不断涌入食管,使食管内压力持续上升,致使薄弱处发生破裂。
食道破裂后,由于无法进行内镜检查,临床上很容易误诊,死亡率高达25%以上。
医生用食管碘剂造影清晰地发现,老袁食管贲门处有一个大裂口,碘造型剂顺着裂口漏到了胸腔。
诊断明确后,医生立刻着手手术准备。此时,老袁已经休克,心率高达140~150次/分,血压下降到70/40mmHg,生命危在旦夕。
以杭州市中医院院长杨勇为首的心胸外科专家组当即为老袁进行了剖腹探查。杨勇从病人身体的左侧打开胸腔后,立刻清晰地看到食管下段贲门处一个长约3cm的不规则裂口,胃液、唾液等消化液正源源不断地从这个破口流出,不仅腐蚀胸腔组织,而且造成胸腔积液。
主刀医生立刻将食管的破口闭合后缝合,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将“跑到”胸腔的胃慢慢地往下塞、固定,然后将和食道同时破裂的膈肌裂孔修补完成。“禁食一周,等创口长好后,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进食了。”杨勇说。
术后苏醒后,大难不死的老袁有些纳闷,普通感冒后服药,怎么会把食管弄破呢?
杨勇说,老袁的这种毛病,叫做自发性食管破裂,同时合并食管裂孔疝,在临床中非常少见。
自发性食管破裂大多因剧烈呕吐时腹内压突然升高而引起,多在饱食、饮酒后发生。老袁正是因为服用感冒药后引起胃部不适发生剧烈呕吐,导致食管破裂,同时,腹腔里的一部分胃也在压力下顶破膈肌裂孔,出现食管裂孔疝,让他出现了胸闷气急的状况。
据每日商报 记者 祝洁炜 通讯员 徐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