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浙江又有知名企业家因肝癌辞世 肝癌该怎么预防?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去年12月24日晚,何先生打进快报85100000热线:“你们知道吗,我们萧山的传奇人物裘德道,就是全省第一个买飞机,又拿出1亿元设立白血病基金的那个好心的民营企业家,因为肝癌,昨天凌晨去世了,才50多岁啊。”

  看了这则电话记录后,快报记者马上进行了核实,证实裘德道辞世的消息,不胜感慨:2009年2月份,快报曾对裘德道的病情和他的白血病基金作过报道,当时他刚刚在上海做了肝移植手术,医生说“术后恢复很好,身体状态也恢复很好”。快两年了,当大家以为他已经挺过来时却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

  怎么又是肝癌?怎么有这么多的知名人物死于肝癌?

  2009年8月,江苏悦达集团董事长胡友林因肝癌去世,之前也进行了肝移植,终年59岁。

  2008年1月,浙江圣达集团董事长,当年因“中华鳖精”产品闻名全国的朱圣伟,患肝癌在杭去世,享年仅46岁。

  2007年8月,香港艺人沈殿霞因肝癌去世,享年60岁。

  2004年9月,演员傅彪被查出患上肝癌,后进行了肝移植,但不到1年,还是去了,终年只有42岁。

  还有魏巍、谢衍、罗文、路遥……

  这些人不缺钱,人脉关系也很广,可以接受国内最好的治疗,但最后还是没能挺住,难怪医学界把肝癌称为癌症之王。有资料说,近一半的患者,从查出患上肝癌,到去世,只有3-6个月的时间。

  真的很可怕。

  关于肝癌的一些常识

  癌是什么?

  癌也叫恶性肿瘤,顾名思义,就是身体里长了一个性质恶劣的肿块或瘤体。

  我们人体是由无数的细胞构成的——最开始是1个细胞(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分裂(有点像自我克隆)成2个、4个、8个……无数个细胞,最终变成了一个人。每个细胞都携带有一个控制生长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当细胞分裂到一定数量后,就不再分裂了,也就是说,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不再长了。以肝脏为例,它是我们人体中最大的器官,长约25.6厘米,上下宽约6到7厘米。男性的肝脏重量在1300到1400克,女性肝脏重约1100到1200克,当肝脏长到这么大的时候,肝细胞就不再分裂,这样可以保证肝脏在人体内有一个适合它的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毒素越来越多,有的细胞就有可能产生基因突变,当控制生长的基因被破坏后,这个原本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又会重新分裂,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表现出来,就是体内长出肿瘤。

  这些变异了的细胞,有的不太要事情,把自己包在一个包膜内,就像给自己造了间房子,然后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断分裂增生,由此长成的肿瘤便是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在一个病灶上安家后,就定居下来,一般不会四处游荡,这好比在人体这棵大树上长了一颗果子。

  但有的变异后的细胞很不安耽,不喜欢呆在自家房子里,也不听机体的指挥,它通过自身的膨胀、收缩,像虫子一样向前蠕动,到处闲逛。而且这些变异细胞像个刺头,富有攻击性,它会分泌一种叫溶组织酶的物质,侵蚀正常细胞。正常细胞本身具有抵抗力,但当人的体质较差时,正常细胞往往不是这些变异杀手的对手。这样,变异细胞攻城略地,侵蚀范围越来越大,加上自身不断分裂增生,形成明显肿块,这就是癌。

  随着时间的推移,癌细胞侵蚀的范围越来越大,当侵蚀到血管和淋巴管时,机体发出“有外敌入侵”的报警,此时,机体派出“人体卫士”淋巴细胞迎敌。如果机体抵抗力弱,双方经过一番厮杀后,癌细胞就会杀死淋巴细胞,然后顺着血液或淋巴液,到达附近区域的组织、器官,并在新的地方安家落户,分裂增生,形成新的肿块,这就是癌细胞的转移。

  杭州每3000人中有1人患有肝癌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浩、胡如英、张新卫,曾对2007年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区的死亡数据库进行过专题分析,数据显示,癌症是浙江居民的第一死因,报告死亡率176.87/10万,占全死亡构成的28%,其中肝癌的死亡率在各癌症中排名第二位(第一位是肺癌)。

  杭州市从1987年开始,要求全市105家各级医院对收治的肿瘤病人实行登记建卡和上报,至今已持续了23年。根据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2009年杭州市区癌症总发病率302.06/10万,差不多每300个人里,就有一个得了癌症,而2003年的数据是208.60/10万,7年间,杭州市癌症的发病率增加了50%。增幅较大原因有二:一是随着监测水平与仪器先进性的提高,发现率增高与漏报率减少,二是癌症的发病率确有较大幅度上升。

  统计还显示,2009年,杭州市肝癌的发病率是29.9/10万,相当于每3000个杭州市民中,就有1人得了肝癌。

  “从最近五年的监测情况看,杭州市肝癌的发病率一直在小幅上升。”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研究所所长刘庆敏说。

  肝癌以前是一种中老年病,患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但从最近10年的临床发现,患者年龄越来越小,下降了10岁,集中在30-60岁。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放射科的陈玉堂副主任医师说,前不久接待了一位年仅21岁的温州患者,已经是晚期了,被其他医院拒绝收治后,转到了他这里。

  舟山每1600人中有1人死于肝癌

  根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浩、胡如英、张新卫撰写的《浙江省肝癌死亡率地理特征分析》,浙江省肝癌的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从西到东逐渐升高趋势,越接近沿海地区,肝癌死亡率越高。肝癌死亡率舟山最高,标化死亡率达59.79/10万,差不多1600人中就有1人死于肝癌,是杭州的4倍。

  沿海地区肝癌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跟居民经常生吃受污染的海产品等有关。

  最新的一种治疗手段——

  利卡汀是特种部队,但不是仙丹

  史上最贵的国产药医院不敢备货

  一个半月前,一家叫华神集团的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参与研发的抗肝癌新药利卡汀,Ⅳ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出炉。报告称,利卡汀是全球首个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靶向药物,其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尤其是对术后复发及多发结节的患者,疗效确切”,“该药安全、有效,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新方法,值得在全国推广应用”。

  “全球肝癌靶向第一针”将全面上市、每针高达28800元,这个消息大大刺激了股民的神经。当日,华神集团的股票强势涨停,并在接下来4个交易日里连续涨停,5日累计涨幅达60%以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家对这个抗肝癌新药的关注程度。

  我国肝癌患者人数占全球55%,目前我国每年新诊断出的肝癌患者在35万人左右,每年约有32万名肝癌患者死亡。

  利卡汀的全面上市,让许多患者重新看到了希望。在“肝胆相照”(国内著名的一个乙肝和肝癌患者聚集的论坛)网站上,这段时间咨询、分享利卡汀疗效的帖子也非常多。

  那么这个被患者称为“史上最贵国产药”的利卡汀,疗效到底如何?副作用有多大?

  前几天,记者走进参与利卡汀Ⅲ、Ⅳ期临床试验的浙江省肿瘤医院,这也是利卡汀在杭州地区唯一的一家临床测试医院。

  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四楼,有一个大家非常陌生的科室——介入放射科,里面住的绝大多数是已经错过手术切除时机的癌症晚期病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肝癌病人。利卡汀在杭州的Ⅲ、Ⅳ期临床试验,就放在这家医院的这个科室里,陈玉堂是这个科室的副主任医师,利卡汀Ⅲ、Ⅳ期临床试验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目前已经做了100多个试验病例。

  记者问陈玉堂医生,能不能让我看看这个史上最贵的国产药长什么样子。

  陈玉堂说不好意思,这个药在医院里是没有库存的。

  “它是个放射药,一生产出来,就开始衰变,所以它的有效期只有48小时。我们要用了,就给厂家下订单;他们马上生产;生产出来后,放在铅桶里马上空运过来;到了医院后,马上进行治疗,中间不能有任何差错或耽误的。”

  陈医生说,利卡汀的治疗方式跟我们常见的吃药打针有所不同,治疗时,先在患者右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上,开一个直径两三毫米的小孔,然后将一根微导管通过动脉血管,一直插到离肝癌组织最近的肝动脉,最后将利卡汀通过微导管注入肝癌组织附近。一般打一针就够了。

  利卡汀注射液中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美妥昔单克隆抗体,另一部分是碘[131I]。医学上有抗体和抗原的说法,相当于一对齿轮组,一个是凸出的,一个是凹陷的,只有它们俩才能配对结合到一起。与美妥昔单克隆抗体配对的抗原叫HAb18G/CD147,它只存在于肝癌细胞的表面。当利卡汀进入到肝脏后,一旦发现有抗原存在,美妥昔单克隆抗体就会主动粘上去,并与肝癌细胞紧紧结合。标记在美妥昔单克隆抗体上的碘[131I]发挥作用——放射β射线杀死杀伤癌细胞。

  “它相当于一支配备有小型核弹的特种部队,被空投到目标地后,主动寻找敌人,找到后,包围并消灭它们。”陈玉堂说,利卡汀是一种放射免疫靶向药,放射免疫靶向疗法是近三年才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目前主要用于肺癌、肝癌等的治疗,医学界现在有种声音,放射免疫靶向疗法将是今后攻克癌症的大方向。

  陈玉堂:利卡汀有效,但不是仙丹

  陈玉堂说,利卡汀在浙江肿瘤医院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三种适应证上:

  一是和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使用。作用机制是,往肝动脉里注入利卡汀后,再注入堵塞剂,堵塞剂封闭住癌组织附近的肝动脉,肝癌细胞就会因缺血或受辐射而死亡。

  二是用于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病人。

  三是用于其他治疗手段都已经不能用的超晚期肝癌病人。

  “从我们的临床试验看,打了利卡汀后,肿瘤变小还是比较明显的,也明显降低转移和复发。这个药还有个好处,它可以示踪,借助核医学扫描,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体内的位置。从扫描结果看,基本上都浓聚在癌组织周围,正常细胞附近比较少,所以它的副作用也很小,连头发都不会掉。”

  陈玉堂说,有个病人,38岁,姓杨,杭州人,被其他医院拒收后,到了他这里。检查后,发现整个肝脏几乎全是癌细胞,以往的治疗手段都不能用了,放在以前,只能回家等死,最多半年好活。就死马当活马医,打了一针利卡汀,2008年1月份打的,到现在,这个病人还活得好好的,11月23日来复查时,说想出去工作。

  “有疗效,副作用小,这是肿瘤医生梦寐以求的事。”

  尽管对利卡汀的评价蛮高,陈玉堂说,利卡汀并不是仙丹,不要指望打一针就能起死回生,它更适合扮演特种部队的角色,去消灭小股残留的肿瘤,特别是对手术后减少复发、转移效果还可以,但如果让它去对付巨大的肿瘤,虽然也能杀死一部分,但杀不了全部,上面说的那位杨姓病人目前看还只是个例(事实上,他的肿瘤一直还在),还有许多患者打了利卡汀后还是去世了。

  “要记住一点,对于肿瘤药来说,如果能有20%的有效率,那就相当了不起了。”

  根据华神集团11月17日发布的Ⅳ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受试样本数为341例中晚期肝癌病人,其中167例做了利卡汀联合TACE治疗,另174例仅做了TACE。结果发现,做了利卡汀联合TACE治疗的167人,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7.79%和74.97%,而仅接受TACE治疗的174人,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3.23%和65.59%。

  陈玉堂说,利卡汀还有一个局限,它只认识肝癌细胞,如果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别的部位,比如骨头、胃部等,那利卡汀就不认识它们了。

  对于网络上说的“利卡汀很可怕,辐射很厉害,医生都不愿意用”的传言,陈玉堂说,别家医院他不清楚,在他们医院,在他看来,这个药并不可怕,除了在注射时,确实要穿上厚重的防辐射服外,在平时的查房中,他们一般就是一件普通的白大褂,当然了,治疗一周内,与辐射治疗病人保持一两米的安全距离还是需要的。

  肝癌的检查和预防

  一滴血查出有没有肝癌

  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郭剑民说,相比利卡汀,手术切除才是目前肝癌治疗最有效彻底的方法,但它仅适合于早期肝癌患者,临床上,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病人可以手术切除,大多数病人被发现时已到了晚期,过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这也是肝癌病人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肝癌很难查出来吗?不是的,其实很简单,只要验一滴血就可以了。

  你身边如果有今年的体检报告,赶紧翻出来,看看里面有没有一个叫甲胎蛋白?(英文缩写:AFP)的指标(写这篇报道时,我把我今年的体检报告翻了出来,很高兴看到有这个指标,而且在正常范围)如果以前没注意过,那以后一定要对这个指标高度重视。

  甲胎蛋白是胎儿时期,出现在血里边的一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就从血液中消失了,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微克/升。如果体检中发现这种蛋白又出现了(超过20微克/升),那就可能跟肝病有关系,特别是跟肝癌有关。

  甲胎蛋白作为肝癌的标志物,是一位中国人发现的。

  1968年,周恩来总理发出三年攻克癌症的号召,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专家汤钊猷,响应号召,转行研究起肝癌。1972年,汤钊猷从临床病例分析中看到,肝癌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江苏启东。他就带队去了那里,并在一些人的血液中,发现了这种叫甲胎蛋白的成分。一年后,这些甲胎蛋白阳性的病人80%都死了,汤钊猷怀疑甲胎蛋白阳性很可能与肝癌有关。

  要证明两者之间的关联,就必须开腹,开进去看肝上是不是真的有了肿块,但甲胎蛋白阳性的病人看起来都健康得很,要说服一个“饭吃得下、农活做得动、无任何不适的健康人”做开腹手术,难度可想而知。最后在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终于有一位农民愿意当“小白鼠”。手术证实,这位农民确实患了肝癌,早期,肿块还只有枣子般大小。这次手术初步证明了甲胎蛋白阳性与肝癌之间的关系。

  1975年,上海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甲胎蛋白普查,总共普查了两百万人,查出了三百多个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患者,其中95%的人接受了手术治疗,百分之六七十的病人存活了下来。而在甲胎蛋白被发现之前,全世界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上世纪三十年代为3个月左右,六十年代为5个月左右。每100个肝癌病人中,5年后仍然活着的不到3人。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中国是这样。1971年,有个外国学者作过统计,从1905年到1970年的65年期间,他在全世界只找到45个肝癌病人活过了5年,平均下来,全世界患有肝癌的病人,每年还不到1人活过5年。

  甲胎蛋白的发现,使“早诊断、早发现、早切除”成为可能,汤钊猷也因为在肝癌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在1994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注射利卡汀时,医生要穿上二三十斤重的铅衣,戴上铅眼镜。(系模拟照片)

利卡汀病人住在核医学病房,一道厚重的铅门,将他们与普通病人隔离开来。 记者 时鹏 摄

利卡汀储存在铅罐里 记者 时鹏 摄

记者 陈中秋 摄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研究所所长刘庆敏说,肝癌的诊断除验血外,还有B超和CT,“等到B超也能检测出来,差不多已经是中晚期了”,所以验血目前仍然是肝癌早期诊断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刘庆敏建议大家,每年做一次甲胎蛋白的检测,对于一些肝癌高危人群,像肝炎患者,最好半年检测一次。单位每年的体检中,如果没有测甲胎蛋白这一项,建议最好加上。

  肝癌患者中8成以上是乙肝病人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对上海18816名肝癌高危人群(35岁至59岁有慢性肝炎史或乙肝抗原抗体阳性者),进行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高危对象的肝癌发病率比全市总发病率高出11倍。

  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郭剑民说,到他们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中,8成以上的病人是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目前我国每10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全国至少有1.3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这也是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一半的最主要原因。

  有学者认为,乙肝病毒引发肝癌的途径,是由于先有乙肝病毒酿成肝炎,肝炎又导致肝硬变,使肝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继而发展成肝癌;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慢性肝炎可以不经过肝硬变阶段而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不管怎样,医学界统一的认识是,乙肝病毒是人类肝癌发病诸多因素中的最主要启动因素。

  预防肝癌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注射乙肝疫苗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研究所所长刘庆敏说,肝癌的发生跟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人得肝炎,也跟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喜欢生食、长期饮酒过量、长期生活压力太大等等,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家领导干部更易得肝癌的原因。

  要预防肝癌,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尽量不吃梅干菜、臭豆腐、咸菜、腊肉等这些霉变或腌制食品,少喝酒,不要每天搞得太累,但最主要的预防方法还是注射肝炎疫苗,特别是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注射,国产的30多元,进口的70多元,半年内注射三次。

  “我和周围的同事都打了。你们记者每天跑进跑出,也属于高危人群,一定不要忘了打疫苗。”刘庆敏说。

  据都市快报 记者 冯云浓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小毛病其实暗藏危险 晨练时“饿昏”元凶是肝癌
·嘉兴艾滋病防治宣传志愿者群体日趋壮大
·16岁男孩突然不爱吃东西 没想到竟是肝癌晚期
·防治禽流感关键是“四早”
·美女护士获南丁格尔奖 万元奖金捐助给麻风病防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