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4日讯
弹指一挥间。
5年间,台州银行业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都达到了20%以上,远超同期GDP增幅。
5年,新跨越;5年,新起点。
温故而知新。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和发展,回顾历史,方知进退。今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翻看台州银行业交出的“十一五”答卷,或许有助于台州银行业更上一层楼。
台州有一条“华尔街”
如果要寻找台州银行业的发展轨迹,一个标志性的地标就是有着“台州华尔街”之称的市府大道。
首善之地,向来就是银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条东西走向的大道,短短几公里内竟集聚了近30家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相距几百米就有一家银行网点,其中多数更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台州总部所在地。
“左右都是银行网点,马路对面也是竞争对手,这样包围式的竞争已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简直是惨烈!”一位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形容台州这种银行高密度的金融格局。
银行网点如此集中,除政府有意识的引导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利益的驱使。“这里有钱赚!”这些先期进驻的银行,已经切身感受到台州民营经济之活跃,民间资本之丰厚。
除此之外,仍有多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生力军等待进驻。竞争,可谓已经到了焦灼状态。
“十一五”之前,来自台州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只有光大、兴业、浦发这3家。然而,到2009年年末,已经有了6家(浦发、兴业、光大、招商、中信、浙商)。再到去年年底,广发、华夏银行也陆续在台州设点。据台州银监分局统计,截至2010年年末,台州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达30家,银行网点900余个。
“台州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竞争错位、布局合理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台州银监分局局长林奇如是表示。
“台州三小金龙”金光闪闪
“城里的银行想走出去,城外的银行想挤进来。”这就是台州银行业一个显著的“金融围城”现象。
面对外地银行的纷纷抢滩,台州三家本土银行并不甘示弱。三巨头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正在“走出台州、抢占要点、布局全国”。
台州银行业在业内享有声誉,一个重要原因是台州特有的“三小龙”现象——一个地级市竟然聚集了三家发展态势良好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风暴后,金融业“台州现象”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国内顶级媒体如央视、新华社,更是高度关注台州银行业的“三小龙”。
新华社在一篇报道中如此形容:金融业“台州现象”一直受到业内关注。区域内已有三家地方性金融机构,包括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且都在逐步推行跨区域发展的市场战略。
早在2007年,台州3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先后达到了跨区域发展的标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舟山、丽水、温州、杭州到成都、上海,这些大中城市很快就有他们的身影。
“三小龙集体腾飞”,凭的是什么竞争法宝?小企业金融服务是台州本土银行的一大特色,被国内金融界评价为“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台州模式”。
深耕中小企业,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显然已经成为台州“三小龙”的比较优势。台州银行的“小本贷款”、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的“创业通”、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的“便民小额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得到了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监会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声誉。
长三角未来的金融高地
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再到国际金融危机,无不系于金融。
金融业的顶梁柱是银行业。作为台州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银行业在“十一五”收官之际,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台州银监分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全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3539亿元,是2005年的2.56倍,年均增长20.64%;各项贷款余额2940亿元,是2005年的2.78倍,年均增长22.68%。
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10年9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则为1.34%,较2005年的2.86%下降了1.5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9亿元,是2005年的1.74倍,年均增长11.76%。
金融业,国之命脉。金融兴,百业兴。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台州顺理成章多年荣膺全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与上海、杭州、南京一线城市相比,台州显然“不给力”。不过与长三角地区其他二三线城市相比,台州银行业还是独树一帜。有鉴于此,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提出,台州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长三角金融高地”。
据台州商报 蒋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