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春/摄 |
浙江在线01月05日讯
余杭乔司出了个“赵本山”,这个听起来真当牛。
“赵本山”不姓赵,姓杭,杭州的杭,大名杭威镇,今年66岁,是个退休工人。现在,他在当地老百姓当中可有名了,原因就是他小品演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笑声,于是,大伙儿给他起了个外号:“乔司赵本山”。
老杭,人送一号“乔司赵本山”
杭威镇不但小品演得好,更主要的是他写得好。说起这点,有个故事。三年前,当时乔司镇文化站为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在全镇范围内寻找会编、爱写、喜欢唱唱跳跳的人才。于是有人介绍说,乔司新街社区有个叫杭威镇的人,现退休在家,他年轻时不仅喜欢写写画画,还会编些小故事,可以找找他。
就这样,杭威镇加入了区文化馆举办的小品创作培训班。在学习班上,学员之间免不了相互打招呼,有人问他,是哪个乡镇的呀,老杭说是乔司的。那人随口说了句,乔司可从来没出过小品。
谁说乔司没人会写小品,这句话让老杭记在心了,他说,非得写出像样点的小品出来,给乔司争口气。
培训班一结束,他就躲在家里搞小品创作。好一段时间他几乎不出家门,吃完饭就躲进房间,这可急坏了老伴,以为得了什么病,整天躲在房间里,去一问才知道是在写小品。
老杭第一个小品《空欢一场》来源于自己买彩票的事儿,在乔司文化夜市中一上演,果然受到了追捧,连演了好几场,尤其是附近居民,都来找他,打听有没有啥新节目。这让他信心大增。
老伴也被拉去当“宋丹丹”
《空欢一场》成功后,杭威镇心里很开心,但并不满足。在编写第二个小品时,他把眼光瞄向乔司人的现实生活。
第二个小品《一人一半》就讲了村民被骗子骗的故事,为了能让小品增加法律依据,让观众在欢笑中接受法制教育,他那段时间每天看电视台法制节目。
小品写完后,开始推敲台词,他读的时候让老伴看时间和提出修改意见,他说小品要掌握好时间,最好在13分钟左右,长了会让人累。自己读完后又不放心,于是让老伴再读一次。在老伴读小品时,老杭发现她年纪虽然大了,但音质不错,而且有一定的表演潜质,就把她拉进来演角色。
小品《一人一半》,先后在临平东湖、乔司三角、胜稼村连演了8场,观众场场爆满,现场笑声不断。
愿望:办个草根演出队
自己找素材,自己编,自己导,自己演,杭威镇3年出了3个小品,不过个个是精品。2010年,他第三个小品《圈套》在夜市和周边村子演出后又大获成功。
取材于乔司某宾馆健康讲座骗局的《圈套》,经过老杭的提炼加工,搬上舞台,居民们看过后都说易记易懂,又是发生在身边的事,长见识。
新一年来了,杭威镇已整理好素材,他说,今年准备创作一个反映人间乡情、亲情的小品献给大家。
杭威镇刚退休时自己有不少病,血压偏高,脉管炎等等,还有一个坏毛病,整天想睡觉,现在专心写小品演小品,嘿,血压正常了,脉管炎3年没发过,天天精神得很。
说到他“乔司赵本山”的绰号,老杭说,他可不用像赵本山一样,挖空心思为了上春晚,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想办个“草根”文艺演出队,把社区喜欢写的唱的人集中起来,编些乡土的小品奉献给大家,让居民在欢乐中得到生活的启发。“央视春晚就不要想了,要是余杭要办个春晚,那还是要去争一争的”,说完,老杭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