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1年1月5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我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就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条主线,突出打造“天堂硅谷”这个重点,坚持理念、体制、科技、服务创新“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然突出,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杭州新时期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引领和支撑杭州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全市上下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着力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杭州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打造“天堂硅谷”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文化创新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跃升,努力建设创新体系全、创新机制活、创新环境优、创新绩效好、辐射范围广、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3.基本原则。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产业优先。立足杭州产业优势,突破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开放创新。坚持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竞争,集聚国际国内两大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三是价值提升。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增值为导向,推进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建设,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标准制定,着力提升产业增值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促进技术和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四是空间拓展。从拓展多维发展空间着眼,坚持现实和虚拟相结合,以创新土地资源利用方式释放土地空间,以协调区域创新功能开拓合作空间,以开发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虚拟空间,以融合催生新生业态创造产业空间,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空间承载能力。五是协调推进。从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局出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创新、重点突破,统筹协调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推进科技创新与推进城市创新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主要目标。到2015年,创新投入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创新要素集聚,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达到40家,国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数超过500家,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数超过300家,形成城市创新集群效应;创新能力增强,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明显增加,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2000人,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超过30万人,每百万人口年度专利授权数量达到4000件以上;创新绩效突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创新环境优化,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创新成果在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支撑创新的人才体系、融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把杭州建设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

  二、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增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能力。选准自主创新的突破口,积极培育原始创新,重点突破集成创新,全面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方面,重点突破网络及通信技术、自动控制设备与系统、嵌入式数字智能产品、数字音视频、半导体照明、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方面,重点突破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业、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智能精密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数控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自动化传感装置、数控装备及控制单元、工业汽轮机、工业及余热锅炉、绿色化工生产技术、新型污水处理、除尘脱硫和垃圾处理环保成套设备、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等领域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重点突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系统、大规模定制系统、电梯叉车物流装备、现代纺织加工设备、化学新药及制剂、现代物流系统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技术等领域自主创新。增强共性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领先、产业特色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高技术企业群体,着力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6.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政府采购、直接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依托自身科技研发资源,自办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开展委托研发、技术入股、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支持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到2015年,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达到12%以上,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0家以上,省级达到100家以上,市级达到300家以上。

  7.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积极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加快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提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对创新资源的融合能力。重点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面向我市优势产业和社会领域,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支持高校面向杭州主导产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学科设置。加大对杭师大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力度,支持杭师大博士、硕士学科点和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深化与国内外名校大院、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到2015年,新引进、共建科技创新载体5家,大幅度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8.加强国家级产业基地和试点城市建设。高起点推进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卫生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基地建设,优化功能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拳头产品。创新开展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的认定工作,重点将高新技术产业类中的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软件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动漫产业等国家级试点和基地向具备条件的城区和县(市)拓展,拓展区享受国家级试点和基地的同等优惠政策。

  9.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环境,增强创新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前沿阵地作用。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设立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集聚一批科研创新企业和人才,使之成为区域创新基地、公共创新平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的承载能力。

  10.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盘活内部资源,引进外部资源,建设一批主要面向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活动的公共平台。继续完善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功能,发挥科技信息、科技文献、知识产权、标准数据库、仪器协作共用、科技成果信息等科技基础资源的共享作用。在有产业基础、科技需求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建设一批专业(行业)创新平台。制定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平台运行的相关政策,促进公共科技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开放性和社会化,以财政投资为主的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各类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

  11.大力推进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坚持存量与增量相结合,在各区、县(市)分别建立特色孵化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各自资源优势,采取多方筹资、资源折股等形式创办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形式的孵化器特别是专业孵化器。进一步加大科技孵化器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扶持激励力度,对社会参与孵化器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平台建设等给予扶持。争取到2015年全市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引导和推进民营企业建设加速器基地3-5家。

  12.完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密切技术、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间的联系,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等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知识密集型科技服务机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技术市场体系,促进企业之间及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推动专业性行业协会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规划、评估咨询等服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标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三、推进产业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

  13.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优势,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努力把产业基础好、企业实力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先导性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通信、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动漫、游戏和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游“6+4”条产业链,推进“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建设,加快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积极实施“智慧中国·智能杭州”4433工程,打造世界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经济强市、物联网经济强市,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杭州”。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选定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为突破口,加快纯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示范,以研发制造领域为主,推进研发制造与生产服务融合发展,大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业规模化整体实力,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发展生物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服务业、生物制造业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一批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高附加值产品,形成集研发、试验、制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集群化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把杭州建设成为浙江省生物产业的研发中心和国内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设备、环保材料、节能材料、节能机电产品设备等为重点,以核心技术开发创新和市场化应用为依托,支持半导体照明外延片、芯片、测试技术及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形成具备较强国际及区域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和风电产业为重点,打造光伏产业链和风电产业链,加快实现新型动力电池规模化发展,积极开发核电装备、潮汐能设备、生物质能等技术,启动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初步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新材料产业,发挥有机硅、光通信和纺织新材料等现有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产业,鼓励发展纳米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新材料、绿色建材与节能建材等产业,培育发展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轨道交通材料、海洋工程材料等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使杭州成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创新能力、较大产业优势的新材料技术中心与生产基地。

  1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优先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全力推进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市。坚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按照集聚化要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按照便利化要求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按照均等化要求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形成更加完善的服务业产业结构。坚持“集约、节约、集群”发展导向,推进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大力培育一批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金融业、物流业和总部基地。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信息与软件、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对支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门类。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空港经济、会展经济、健康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政策、业态、技术和内容创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手工与民间艺术之都”、“国家设计中心”等国际和国家级品牌申报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文化、艺术、创意等因素提升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5.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通过内部流程、基本构造的设计以及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创新商业模式,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重点推广全球B2B电子商务平台等电子商务类模式、三维仿真城市平台等软件技术服务类模式、三网合一1010互动呼叫搜索等信息服务类模式、“点石成金”与“桥隧模式”等金融投资(电子支付)类等模式的成功经验,依托种子基金、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等,培育和发掘新的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

  16.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层次。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大做强纺织丝绸、汽车及零部件、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发展导向,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节水农业、创意农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总部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壮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技能,改善农业生产装备条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数字兴农”工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扶持发展现代种业。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加快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广连锁、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抓好各类商品市场的改造提升,发挥重点商贸企业的龙头作用。积极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与并购,打造本土跨国公司,形成研发设计、销售结算在杭州,加工制造环节在境外的外贸出口新模式,打响杭商品牌。

  17.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大平台。以建设全省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为目标,坚持“建区”与“建城”相结合,加快省级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杭州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两翼。推进省级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以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空港经济为重点,以汽车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空港物流综合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传化科技城创新园区等九大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航天航空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物流、商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把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杭州乃至全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全省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建设的示范区。推进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建设,统筹余杭创新基地和青山湖科技城(省科创基地)的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招商政策,推进阿里巴巴淘宝城、余杭组团科技创业中心等项目建设,把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以科技创新、生态和谐为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成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区。按照“属地政府建园区、企业投资办平台、条块政策做支撑”的开发模式,抓好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海创园)建设工作,针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软件与创意、服务与中介平台等重点创新创业产业准入门类,集中政策、资金、人才、市场、管理等各种资源,制定研发机构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补助、产业化项目补助、投融资支持和人才服务等全方位政策体系,形成集全省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和海创园个性化优势政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价值洼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创业服务。规划建设一批市级产业集聚发展新平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推进文化创新,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18.培育创新文化。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培育“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杭州创新创业文化,加强对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典型的宣传,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全民的创新热情,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开拓精神,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机制,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与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科普事业,切实加强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市民的科学普及和创新培训,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19.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杭州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切实发挥教育对推进创新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实施“名校(名园)集团化”战略,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新知、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适应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技能型实用人才。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进一步完善高教园区和高教功能区建设。积极支持在杭部省属高校发展,大力扶持市属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改革育人模式、考试评价制度、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到2015年,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75%,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80%,优质高中段教育覆盖率达到8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72%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重点职校办学标准。

  20.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高层次、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实施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杭州市低碳专业人才开发计划、杭州市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等重大项目,统筹开发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加大各类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人力资源投资比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破除不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00万左右,人力资本投资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到2020年,人才工作部分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使杭州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集聚高地和创业天堂。

  21.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中心任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城市精神之中,融入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目标,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服务体系,创新学习载体,健全学习机制,打造学习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使学习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杭州这座城市的精神追求、文化品牌、内生动力和创新资源,实现以全民学习力提升城市创新力、以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22.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深化技术要素参与股权与收益分配,开展股权激励试点,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出资,探索推行期权期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以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和民营科技企业参与科技重大专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有关科技计划项目。

  23.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根据创新活动的资金需求规律,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导向,资金市场、资本市场融资为主的投融资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投融资环境。依托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市高科技担保公司等载体,开发更多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创新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额。加快培育本土金融机构,鼓励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经验,探索贷、投互动等创新做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杭州市信用担保联盟,逐步形成以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公司为主体、政策性再担保机构为辅助的多层次担保体系,为银行信贷分险,扩大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规模。构建银行与政府、信托、投资、担保、物流、电子商务等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广集合债权基金、金融仓储、网络贷款等,创建跨行业的复合型创新信贷模式。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培育和引进各类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拓展杭州产权交易所业务范围,探索组建综合性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24.健全财政支持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强对共性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机构及其他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健全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支持,继续落实减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抵扣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制定重大科技政策的决策机制、开展重大科技活动的组织机制,优化整合各类创新资金,确保科技资源集中投入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新技术产业、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科技创新、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重要方面。

  2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的优势,把知识产权作为我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建设以专利、商标、版权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体系,构建全市知识产权监管、保护、服务平台和利益激励机制。以保护为重点,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保护创新、支持创造的良好环境。加快培养产业急需、实务能力强、熟悉国际运行规则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专业资格制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点。深化知识产权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建立重大经济活动和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审查制度,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有关信息检索查询系统。

  26.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以深入推进浙江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公共权力透明规范运行,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开展“千局万站优化发展环境”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等专项行动,增强机关干部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机关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探索行政许可服务“零收费制度”,加快“两家两中心”建设,切实搞好行政审批代办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和核准制,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机制和项目储备制度。建立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政府绩效考核办法。构建创新服务联动机制,推进政府服务创新,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积极探索基层管理体制创新,深化扩权强县、强镇扩权改革,增强基层活力。

  27.完善创新评价体系。以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为导向,借鉴国内外先进评价体系,结合杭州实际,围绕创新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产出等维度,建立杭州特色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发布杭州创新指数,树立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风向标。

  六、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保障措施

  28.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形成全市上下抓创新、促转型、求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实完善杭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检查督促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29.健全考评机制。健全完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单位的自主创新目标责任制,把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发展、创新人才聚集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任务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强化考核监督,形成良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管理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明确目标,扎实工作,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

  30.完善法规体系。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制定促进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社会信用建设、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领域的法规和规章,构建完善的法规体系,把创新型城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单位要根据本意见,制定有关实施细则,落实相关措施。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杭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力
·2010年浙江省文化传播创新十佳网站评选结果揭晓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以人才优先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跨村建党委公选总支书记 富阳新登镇创新机制强党建
·高科技与先进制造业有差距 杭州创新指数增速放缓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