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1日讯 (宁波日报记者 周琼 通讯员 颜杰 陈德 )梯中被困,20岁的江西小伙子杨某着急地掰开电梯门跳了出去,然而,等待他的不是自由而是死亡。因为坠落在地下室电梯井,小杨不治身亡。昨晚,在国家高新区万特商务中心内,发生了这样一幕惨剧。有关专家提醒说,电梯事故中,盲目自救十分危险。
自救不当坠地身亡
说起发生在昨晚9时许的惨剧,当事人余师傅仍带着惊恐。他和死者小杨是同事,平时在万特商务中心做面点。
余师傅向记者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当晚,他们四个同事一起出门吃了晚饭,8点半时,大家说说笑笑返回了万特商务中心,他们的宿舍在3楼。
可是,当电梯上的数字跳到3时,却突然没有了反应,大家起先猛按电梯内的紧急按钮,可是电梯依旧“岿然不动”,拨打电梯上标的故障维修电话,一直没人接听。大伙没了辙,只得打电话给同事,让他们去找物业管理人员过来。
20分钟过去了,电梯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贴耳听着外面,似乎依旧没有动静,里面的四个人也渐渐慌张起来。
年轻的小杨最先沉不住气,他说自己觉得胸闷,喘不上气,要自己想办法出去。走到电梯门口,小杨张望了一番后,使劲掰着电梯的门,门渐渐露出了一些缝隙,大家发现电梯的位置处于二楼和三楼之间,门前大半都是墙壁,下半部份则对着二楼,大家一起又用力将门掰得更大,光亮透了进来。小杨争着便想出去,从电梯内向着二楼外跳了下去。
这时,大家谁都没有想到,等着小杨的不是光明,而是永远的黑暗。听到小杨的一声惊呼和一声沉闷的声响后,小杨没了动静。尚困在梯内的三人意识到出事了,赶紧掏出电话报了警。
当晚9时许,闻讯赶到的消防队员在地下室的电梯井道内找到了面朝下趴着,已经昏迷不醒的小杨,送往医院后,小杨因抢救无效身亡。
盲目自救很危险
被困牢记“三不怕”
记者了解到,类似小杨这样的悲剧并非第一次发生,2006年8月,宁波一家化纤公司工人王某在被困电梯时,也采取了类似的自救手段,同样造成其坠落电梯井底身亡的惨剧。
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越来越多介入我们的生活,记者从宁波市特种器材检验院了解到,目前在宁波,投入使用的电梯有近3万部,比2000年的电梯数量增长了十几倍,与此同时,电梯故障也随之开始屡见不鲜。2009年度,一份来自宁波电梯故障救援队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因为按钮失灵、变速运行、突然停运等电梯故障,宁波电梯故障救援队共计出警663次,救援1526人次,而这些救援数据,还不包括由公安、消防等部门实施救援的人数。
有关救援人员告诉记者,被困在狭小的电梯空间内很容易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安,但遭遇电梯故障时,市民要切记“三不怕”,并做到及时报警和耐心等待救援。
首先,在被困电梯时,“不怕掉”。很多市民担心电梯故障后会出现电梯急速下滑火星四溅的场景,但专家指出,发生这种情形的概率几乎为零,乘客感觉电梯坠落,主要是因为电梯出现停电、故障、信号丢失等情况时,轿厢未经平稳减速就紧急刹车,制动减速度较大,乘客会因为精神紧张而错以为电梯坠落。事实上,即使是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电梯的制动器也会马上抱闸,自动刹住电梯,不让轿厢下落。一般电梯都有4至6根钢丝绳,而在理论上,仅需1根钢丝绳就可以承受轿厢和乘客的重量。即使,所有钢丝绳断裂,轿厢两侧的安全钳也依旧可以将电梯牢牢地卡在导轨上。
二要牢记“不怕黑”。被困电梯,如果又遇上漆黑一片,被困人员要克服紧张情绪。目前,质监部门要求电梯的专业维修单位在保养电梯时要经常检查电梯内的应急照明灯,这些灯光就是在电梯突然断电时自动打开为轿厢内照明而用。
第三是要“不怕闷”。电梯内一般空间狭小,而被困时因为心情紧张,不少人都会感觉呼吸困难,从而误以为轿厢不透气,自己会被闷死。专家介绍说,电梯轿厢通风孔至少为有效面积的1%,顶部和底部都有通风口,且大多数轿厢装有通风扇,乘客并不会窒息。
【供稿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