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行人经过温州银行前。CFP供图 |
浙江在线01月12日讯
这两天,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电话一直不断,自1月7日温州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发布《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后,境外金融媒体蜂拥而来,为的是向周德文了解这个中国内地首次试点开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城市,将把雄厚的民间资本投向世界的哪个方位。
“至少有10家境外媒体前来采访,包括英国的金融时报,香港的文汇报,他们对温州资本的流向很关心。”
热衷“走出去”的温州资本将更活跃
这个试点方案受到各方关注。此政策已经酝酿了一年多。
记者在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1月7日发布的温外经贸经〔2011〕1号文件中了解到,为深化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实现内外温州人互动,推进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个人境外投资便利化和规范化,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决定在温州市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
根据试点方案,参与境外直接投资的个人主体需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并取得因私护照;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拥有温州户籍。
根据试行的管理办法,投资者单项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多个投资者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总额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投资方式限定为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
办法同时还设定了限制投资的对象和区域:投资者不准投资设立境外特殊目的的公司,不准涉及中国禁止出口的技术和货物、能源、矿产类境外投资;不准在与中国未建交国家、特定国家或地区进行境外投资,也不准涉及多国(地区)利益的境外投资。
“这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对民间资本)在境外投资方面开放的第一个口子。”周德文对记者说,之前迪拜之所以成为温州人热衷投资的地方,就在于其自由港的魅力。这个政策实施后,热衷“走出去”的温州资本将更活跃。
审批中将会严格把关
根据《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温州市已率先试点允许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但禁止涉足股市和房地产。
据了解,根据方案,个人境外投资项目需要经过温州市外经贸局审批。“个人境外投资主要是鼓励实业投资,投资境外股票和房地产仍然是禁止的。”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局长苏向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审批中会严格把关。”
苏向青说,以往温州个人投资往往需要“变身”,通过设立公司实现境外投资,而此次试点将个人境外投资规范化、透明化,不仅有利于民间资本合法流动,也便于加强对流动资本的管理。
来自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温州的民间流动资本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09年底,“走出去”的温州市境外企业和机构近600家。
多人抱团就能投大项目
1月10日记者采访周德文当天,他都在忙着接温州各界中小企业的来电,“几十个电话,都是来咨询境外投资的事情的,他们对这个政策都很感兴趣,热情很高涨。”他说,“温州对个人境外投资放宽后,每个人最多能投资300万美元,但是这个限额也不是绝对的,多个人抱团投资就是千万美元了,可以形成很大的项目了。”
按照规定,多个投资者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总额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就可以。
在周德文的印象中,以前温州人去境外投资不方便,必须是企业法人才可以投资,还要有机构批准和管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外投资的热情。
为什么会选温州做试点?
周德文告诉记者,其一,温州的民间资本雄厚,他认为大约有8000亿至1万亿元,这样庞大的资本首先是能进行这方面投资的前提;其二,温州是四大侨乡之一,温州人喜欢对外投资。这些是温州能成为首个开放个人境外投资试点城市的条件。
周德文透露,一方有投资的需求,而另一方面,许多海外项目开始来温州推介,1月9日就有一家非洲的企业代表专程到温州和商会洽谈,希望能够和温州的资本进行对接,“主要涉及一些农业项目”。
方向很好,还要看具体操作方法
《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出台后,温州由此成为内地首个允许个人资金自由行的城市,方案还规定只准投资实业,不允许炒股炒楼。1月10日晚,刚刚回国的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主任李坚平在接到记者电话时,尚不知道温州新出了这个试点方案。
他向记者详尽了解了这个试点方案的出处和细则后说,如果作为方向,这肯定是好的,但还要看具体怎么操作。
李坚平说,这一试点的推出表明国家在放宽交易方向,可以减轻国家储备,推动海外投资。但具体怎么投资,投向哪里,风险如何控制,可能有些资本拥有者还比较迷惘。
他建议,目前的温州民间资本还是以集约化的投资为妥。他认为,各地投资的脾性是完全不一样的。集约化的投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人抱团,单纯的抱团并不能抵御高风险。最好是有专业机构指引、推介,进行产业重组、提升。采访尾声时,李坚平形象地说,“必须要有一把米,没有米,鸡是不会来吃的。”
疏导“洪水猛兽”很及时
“温州民间资金如洪水猛兽,是到了该好好疏导的时候了。”昨日,浙江时代商务律师事务所主任、积极帮助温州民间资本搭建平台的邱世枝得知消息后,对政府部门的这一做法表示赞同。
邱世枝说,当下温州的民间资金量非常大,如果不好好疏导,这笔资金很可能散乱投资。近年来,温州资本背上了炒煤、炒房、炒大蒜等骂名,所以这些资金急需得到科学的引导和规划。“现在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出台了措施去疏导温州民资,这个态势非常好。”
邱世枝告诉记者,在上海有一家基础设施融资交易中心,这个国际性的平台可以帮助欧美等外资投资到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帮助国内资金实现向国外投资,但还缺少“内对内”性质的投资方向。“现在,把国内的民间资金引导到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个空白。”
邱世枝个人认为,现在内地市场也非常需要资金,不少华侨都纷纷回国做投资,我们还可以鼓励温州民资在一些项目上“留下来”。对温州民间资本的引导方式,他还提出了另一个建议——进入金融业。“这些民间资金可以汇聚起来,形成一个金融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