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北站附近的铁路售票处,一群人在围着火盆取暖。记者 包敦远 摄 |
小小车票,暖暖回乡情。 沈志成 摄 |
浙江在线01月20日讯
又一个新年要到了,又一个春运开始了,看着大家大包小包匆匆赶路的背影,我想起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有我红砖青瓦的老房子,那里有我满头银发的双亲……
前天晚上、昨天凌晨,我两次来到登云路翠苑三区火车票代售处,直击春运售票情况。售票处门口,各式各样的人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彻夜排队。我看到有人抱着火盆去现场给大家取暖,年轻的小伙子们点着蜡烛窝在墙角打扑克。雪花劈头盖脸地从空中落下,在他们眼里不算什么,只有等候到早上大门开启,能顺利买到那张回家的票,一切都值了。
想家,从风雪春运开始。
晚上8点
售票处的两支红蜡烛
18日晚上7点45分,雪花漫天,西北风凛冽,温度计显示-1℃。
登云路翠苑三区火车票代售处,卷闸门敞开,3个售票窗却全部关闭,十来平方米的售票厅里,已站着7个人,人人裹紧衣服、缩着脖子,他们当中有的坐在不锈钢的栏杆上,有的相互依偎取暖。
右边售票窗前,小任和小陈排在最前头。小任来自江西,小陈来自甘肃。他们本不相识,就在售票处排队买票这会工夫,让他们相识相熟,聊得起劲。
小陈已是第三次来这里排队买票,前两次队伍排得很长,他不欢而归,他总结出来是自己来得太晚。
昨天下午5点,趁售票处还没关门,小陈跑来了,打算守一夜,等到第二天一早上买预售票。
原本,售票处到傍晚下班要拉下卷闸门。工作人员看到小陈和其他人为了买票,早早地来此守候,有些不忍心让他们在户外挨冻,就答应小陈他们,破一次例,不拉卷闸门。
寂静的雪夜,马路冷冷清清,只有雪花肆意地飞。小陈突然眉头紧锁,直盯着门外一动不动,似乎有什么心事。
“看什么这么入神啊?”我问他。小陈打了个寒颤,回过神,打趣道:“你看对面发廊里的美女多漂亮,一晚上看下来,有眼福喽!”
他又把头转向小任问:“哎,兄弟,你说我们明天早上能买到票吗?如果买迟了,恐怕回到家都吃不到年夜饭了,我路上要花30多个小时。”
“别想太多了,这么早来,肯定能买到我们想要的票。来,我们打牌吧。”小任和旁边两人不知从哪里搞来两支红蜡烛,他又给每人发了一根香烟,几人躲在角落里打起双扣。
寒风中,烛火跳跃,漆黑的售票厅里,虽然显得微不足道,却带来小小的温暖,在几个年轻的农民工心里,这两支红蜡烛,与除夕晚上,老家灶台上的红蜡烛无异。
凌晨5点
搬来钢丝床带来火盆
昨天凌晨4点45分,雪不止,西北风依旧烈,温度计显示-3℃。
还是登云路翠苑三区火车票代售处。十来平方米的售票厅里挤满人,门外也站了几十人,撑雨伞的,穿雨衣的,有的人甚至从头到脚裹得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眉毛上沾着雪末,成了白眉大侠。
门外架着一口大黑锅,十分抢眼。我纳闷:“难道还有人把锅带过来做饭?”
仔细一看,锅里不是白米饭,是烧得通红的木炭。
一个小伙子指着躺在售票厅里钢丝床上的人说:“这是他的。”
他藏在被窝里,售票厅的嘈杂声对他来说几乎没有影响。他懒洋洋地坐起来,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问我“现在几点,天还没亮啊。”我说,“快5点了,你可以再睡一会。”
年轻人姓虞,福建南平人,32岁。小虞说,他在翠苑三区附近一家餐馆当厨师,暂住在汽车北站后面。
他说:“我怕一天之内买不到票,恐怕要排上几天的队,这天寒地冻的,不如搬张钢丝床带床被褥来,门外那口锅,也是我背来的,还用蛇皮袋装了点木炭。”
小虞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大人们喝功夫茶都是用木炭来烧,没想到,木炭现在还能派上用场,“给自己取暖,也给这里同样排队买票的人享受享受。”
天没亮,木炭却已烧成灰烬。
带火盆来可不是小虞一个人的专利。清晨5点25分,我顺便去汽车北站铁路售票处转转,也发现一群河南人用火盆取暖,这里的售票厅更小,百来号人全都站在风雪中等待回家的车票。
昨天上午10点,我在电话中得知,小虞买到了29日从杭州到厦门那趟列车票,小任和小陈同样也买到回家车票。电话那头,是他们爽朗的笑声。我为他们高兴,希望还没有买到票的人像他们一样顺顺利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