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3日讯
从大二开始,一名大学生在学校政策的扶持下开始创业,如今9年过去,他已是5家公司的老板。今年农历正月十五他要结婚了,这个80后老总以独特的方式向准新娘示爱——在母校设立以新娘名字命名20万元助困奖学金。
这几天,一笔10万元的钱打进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账户。这是准新郎袁永君兑现承诺:为贫困生设立“吴素君奖学金”。打入的第一笔款项后,明年这时,另外的10万元也将如期入账。
创业9年追了她7年
昨天,记者联系到这位别出心裁的老板新郎,他表示,自己在宁波开了5家公司,业务范围比较多,传媒、软件、检测……
“农历正月十五,我要结婚了!”说起自己的大喜事,袁永君忍不住兴奋,“我追求她7年,去年才追到她!”不过,说起他的创业,年头还要早,从大二就开始了,差不多9年。
袁永君与吴素君是校友,去年两人已领了证,说起回母校以妻子名义设立奖学金,他说妻子知道这件事,非常高兴。
为什么要以妻子的名义设立奖学金,而不是以自己的名字或者企业的名字?
袁永君解释,“做公益,用妻子的名字会比较低调一些,不能和一下就捐赠几百万元的大企业比,就想实实在在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从感情上讲,他也想向妻子表达一个意思:她给他人生很大的奋斗动力——“爱一个人,就会想着为她创造一切美好的条件。爱一个人,会让人生有明确的航标。”
当年做横幅起家
虽然准新娘新郎都是学校2004届的毕业生,不过温职院很多老师对新娘不是很熟悉,对新郎其人却是印象深刻的:当年在校,广告系的袁永君以能干出名,当过学院的社管会主席、摄影协会会长、策划成立温职院思飞工作室、艺术系点线面工作室、久久广告公司、温州师范学院秦晨个人演唱会策划人……
“当时我成立广告公司,学校很支持我,学校的学生证、考试证、校徽,都是交给我公司负责采购的。”此外,他当时还在学校里承接广告、横幅制作的业务。
2003年,袁永君用创业所得的资金冠名当年温州团市委策划组织的大中专辩论赛。
一位老师说,袁永君当年毕业之后,据说先是去温州一家公司为人打工,“潜伏”两年之后,才回到老家宁波创业。
2007年,袁永君返校资助两个农村的学弟学妹两万元,当时,这事谁也没告诉。
2010年的最后一天,袁永君返回母校成立“吴素君奖学金”,首期投入20万元。
近日,吴素君奖学金的第一笔款项10万元已经进入学校账户。
80后90后的社会责任感
袁永君说,他家庭条件一般,从大二就开始创业,如果没有学校给平台,就没有他的今天。“我还想设立一个金额更大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投入50万元,现在有梦想又能干学生很多,我不希望他们因为钱的限制完不成梦想。”
温职院副院长夏晓军说,袁永君依靠个人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学成不忘恩师,业成不忘母校”,体现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情怀。
温职院轻工系党总支书记吴建明介绍,其实现在懂得感恩的大学毕业生非常多,除了设奖学金这样的“大手笔”,有的贫困学生在工作后,会将当年受资助的钱款返还给母校,继续支持新的贫困生。
●相关新闻
变成爱心
变成特困生的回家车票
这两天,浙江财经学院新疆籍的六名大一学生收到一份很给力的新年礼物:回家的火车票。
“这两天正为火车票的事情发愁,这份礼物让人心里暖暖的。”小张说,他们都是学校特困生,回家车票打好折是198.5元,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些钱不算什么,但对他们来讲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这张车票里包含了199名同学的爱心。”小张说,这些购买车票的费用是从学校“一元钱”基金中支出的。
浙财院“一元钱”基金于去年4月起成立,由该校党委副书记王宇航发起并担任基金会理事长。基金以一月一期募集款项的形式在师生当中开展,募集到的基金主要用于校园内贫困学生的不定期生活资助。
一元钱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也许只能买三分之一杯奶茶、只能坐一趟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只能买一个白煮蛋……但集合多个一元钱的力量,却可以帮助很多困难的学生。
学校团委书记沈鑫泉说,基金会每个月搞一次募捐活动,每次都能吸引数千名学生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