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美国公司已成为当地受人尊敬的企业。图为1月21日,美国中西部中资企业展上,鲁冠球(左)与美国客户合影。 |
浙江日报杭州1月23日讯
美国当地时间1月22日上午,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结束了在美国5天的紧张行程,匆忙踏上了归程。
今天晚上8点30分,记者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上了刚刚从美国回到上海机场的鲁冠球一行。
这5天,鲁冠球很充实,很忙碌。在华盛顿,他走进白宫,作为中国被邀请的4家企业之一,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面对面对话。在芝加哥,万向美国公司是国家主席胡锦涛此次美国行到访的中资企业。
万向开拓美国市场之路,已经见证:万向已经从一家崛起于乡间的民营企业变成了美国当地受人尊敬的企业。
对话奥巴马:希望大环境更和谐
1月19日,万向集团主席鲁冠球、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以及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作为中国企业代表进入白宫,参加与中美两国元首会谈的圆桌会议。
同时受邀的有美国的14家企业代表,包括微软公司、高盛集团、摩托罗拉、西屋电气公司、赛贝斯公司、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公司等。
中国企业家分别就美国企业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回应,话题主要围绕着新能源、创新以及投资等话题展开。
鲁冠球第一次回应的是通用电气提出的有关新能源话题,而在第二个话题——中资企业如何扩大在美投资问题展开讨论时,鲁冠球的一句话引起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注意,并由此展开了对话。
鲁冠球着重介绍万向美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加大在美投资情况时,提到万向美国公司所在地正是奥巴马的故乡芝加哥市,这让奥巴马非常高兴,并特别询问鲁冠球:“你们在美国发展遇到什么问题,对美国投资环境有什么要求?”
鲁冠球的诚实回应,表达了所有在美中资企业的心声。他说,做企业最怕的是政策多变,不仅是国内的政策,更怕国际政策多变,企业跨国投资需要有一个更加和谐的大环境,企业发展起来会更好些。
奥巴马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扩大在美投资。
鲁冠球对记者表示,选择万向参加会谈,是因为万向美国公司已经成功融入美国。他也希望用万向的成功经验可以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纵横捭阖美国市场
1月18日,胡锦涛主席到达华盛顿当天,中美新能源论坛也在美国举行。
论坛现场的签约仪式上,万向集团下属子公司万向电动汽车与美国Ener1 Inc.正式签署成立合资公司——浙江万向Ener1动力系统公司,双方分别持有该合资公司60%和40%股份。
据介绍,这家合资公司将使用Ener1的专利技术在杭州的万向工厂进行生产,到2014年,年生产电动车电池组量将达4万套。
成立合资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在国内生产,利用国内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广阔的市场,与Ener1的合作正是万向美国公司经营之道的一个缩影。
在万向美国公司过去的17年发展历程中,万向集团副总裁、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凭借着其敏锐的商业嗅觉,成为万向美国公司的大功臣。科班出身的倪频,是鲁冠球的女婿。从1994年倪频只身来到美国开拓市场,一直到2010年,万向在美的28家公司销售额已经突破20亿美元,几乎美国的每3辆汽车中,就有1辆车上有万向生产的零部件。不仅如此,在做好市场的同时,万向美国公司还完成了完全融入美国本土的蜕变。
谈起万向美国公司的优势和进入本土市场的优势,万向的高层解释,自然不可能简单的低价竞争。
“同样的产品,在美国生产和在国内生产对比,确实是国内成本要低一些。”鲁冠球坦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倪频也直言,万向在美国获得的成功,是因为它能够整合中美制造业优势,并从中美制造业“拼图”中获取溢价。
“为了赢得更大的海外市场,我们想方设法,用股权换市场,用设备换市场,甚至让利换市场。”倪频说。
当然,如果这种并购只是简单的拼图游戏,万向美国公司只会成为美国公司的“劲敌”而被排斥。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倪频在并购的同时,既拯救那些濒临倒闭的美国公司,解救了员工的失业之困,更是在整合后的溢价中为当地经济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中国制造“走出去”样板
万向在美国的28家子公司,为美国提供了至少5600个就业岗位。在美国的这几天,鲁冠球讲的最多的话题,还是围绕着这一点,他要用万向投资美国的成功经验来说明,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不仅发展了自己,也为美国当地经济作出了贡献。
因其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社会贡献,万向美国公司与美国花旗银行和美林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信贷关系。倪频曾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政要的接见和宴请。
原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视察后称赞:“万向美国公司的成功,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及美国的经济做出了贡献,而且对中美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以及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万向美国公司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以及像万向一样为美国经济作出贡献的在美中资企业,为中国企业的美国投资之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提供了“走出去”的成功样本。
在过去的一年中,多次到美国考察,寻找投资机会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现实的状况:美国各州政府其实非常欢迎中国的民营企业去投资。
浙江大学社会学部主任史晋川指出,对浙江以及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要发展壮大,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是必然。万向美国公司的成功,为所有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中国制造应该从简单的制造产品走出去,转而站在研发、设计的平台上去开拓国际市场;不应该再停留于简单的产品进和出,而应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转型成为资本的进和出。
万向走进美国大事记
●1984年,鲁冠球把万向节卖到了美国,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此事引起了极大轰动,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而鲁冠球的跨国买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杭州万向节厂被国务院确定为万向节出口基地,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这以后,鲁冠球开始大批派人出国考察学习培训。骨干员工几乎全都经历“欧风美雨”的洗礼。
●1992年前后,鲁冠球开始筹划在美国建立营销公司。前期准备工作用了近两年,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作为万向集团海外拓展的支点,万向美国公司的发展是跳跃式的。
●1995年销售额350万美元,1997年突破2000万美元,1999年突破4500万美元。
●从1996年起,集团下属万向钱潮公司和万向美国公司,分别作为制造商和经销商,同时进行了QS9000认证达标。通过不懈努力,万向钱潮公司和万向美国公司分别于1998年初通过UL公司的QS9000认证。
●2001年公司斥资购买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生产制动器的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c.的21%的股份。通过所有这些投资,万向将1000名新员工招到了麾下。
●2002年,万向集团设在美国的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第一案。
●2003年,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一家“百年老店”、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一级供应商——洛克福特(Rockford)公司。万向以33.5%的股权成为洛克福特的第一大股东。这是万向在海外兼并收购的第26家企业。
●2006年,万向曾经在竞购美国环球控制系统公司(Global Steering Systems)时败于一家位于纽约的私募基金,但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家基金被迫清盘。私募基金的清算者找到万向,希望出售设备;管理层也找上门来,希望万向拯救公司。2009年,万向集团最终成功收购了这家公司。
●2007年,并购全球最大的传动系统零件制造商DANA。虽然业务与万向并不直接相关,但是接手后通过整合之后出售给私募资本,获得溢价。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万向美国公司再次加快发展步伐,相对实力骤然上升,到2010年实现了突破20亿美元销售额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