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块钱,前两年能买40到50个苹果,今年只能买20到30个。”昨天上午,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及2010年上扬的物价,政协委员杨军忍不住感慨。
“一看就是不下厨房的,16个,现在市场上好一点的冰糖心苹果,100元只能买16个。”女委员李琳娜纠正,边上,几个女委员也笑着点头。
物价上涨,政协委员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
简单且直接的“笨”办法,加工资。
政协委员杨军建议:要增加民众工资性的收入。
这一点,市政协委员、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邹午,特别有体会,“尤其要提高普通工人的工资,一线工人、农民工的收入不提高,人民富裕的水平就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哪怕中国消费全球第一,生活品质也谈不上。”
“我们提出要有幸福感、有尊严地生活、要过得有品质……这背后都需要有一定的支付水平,也就是有一定的钱花、花得起一定的钱。”市政协委员、浙江轻机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沙恩典也认为,“杭州发展迅速,经济实力较强,但我们的最低工资水平和其他城市相比,并没有拉开什么差距,说明我们还有增长空间。”
有工资加,当然是好事,但钱又从哪里来?接下来,政协委员要为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支招,让大家有赚更多钱的机会。
我们提转型升级,首先要明白什么叫转型升级。
市政协委员、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俞建国举例:曾经创下单个企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历史、曾位于杭州企业经济总量第一位的一家通信企业,大家都觉得它是高新企业,是符合当下产业主导方向的,但它现在产值骤降,还不到辉煌时代的十分之一。
饮料、家具,大家都认为是传统产业,但它却是杭州最容易实现千亿元产业产值的行业,比如娃哈哈,是饮料界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还有顾家工艺,做的是最常见的沙发、餐桌、凳子,却是下沙目前发展势头最好的企业。
产业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地认为淘汰哪一类,发展哪一类,只要是与我们生活有关的行业,都不是夕阳产业,都不会淘汰,关键是看你是否创新,有没跟得上消费者的需求——这才是“转”的重点。
“在这个充满机会的财富战场中,永远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产品。”俞建国认为。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孙孝明还提醒,“国家倡导发展新型产业,光伏、信息、电子……从上到下,全国各地都在争取上项目,有没有考虑过,到底哪一个产业是真正适合杭州的?在转型的时候,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