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4日讯
“要过年了,家里年货备齐了吗?”这样的问候如今虽然很少听到了,但在二三十年前,却是邻里街坊间过年前最热络的话语。
过年准备年货几乎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节。随着时代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家的“年货清单”也在一年年变化着。在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年货也许是一桌丰盛的饭菜,或者是一件崭新的衣服;如今,好饭菜随时可吃,漂亮的衣服挂满柜子,年货也早已从多年前的一只鸡、一只鸭、一箱苹果,“进化”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甚至是汽车。
年货“篮子”大变脸
想要知道禾城市民购买年货的热情有多高,看看1月22日开幕的农展会现场就可知“全豹”。据农展会主办方统计,农展会首日就有近2.5万人次到访,一天的现场销售总额达到249万元,同比增长了51%;订单销售额1184万元,是去年的22倍。
相比过去,市民们的年货“篮子”是大变脸了。桑木耳、生态大米、虫草等新生农产品,八宝饭、八宝鸭、宴球王等除夕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菜,都成了农展会中的抢手货。此外,舟山和宁波的海鲜、杭州临安的小核桃、金华的火腿等优质农产品也颇受市民欢迎。来自新疆沙雅县的土特产,则是今年农展会上的新亮点,新疆红枣、核桃、蘑菇,成为禾城市民争相选购的热门货。
不仅是农产品,记者在市区几处大型连锁超市内看到,年货专柜里“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传统的瓜子、饼干等物品外,高档礼品、进口食品也成为俏销的商品。“像韩国的柚子茶、美国的腰果等卖到了断档。”大润发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1月14日“年货大街”开张以来,超市的销售额比平时翻了一番。
“说起年货的变化,过去和现在的区别可大了。计划经济年代,这年货也就是准备点鱼肉,那时候嘉兴人过年一定要吃老笋干烧肉,没有笋干卖,我们还要托人到外地去买。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了,不过那时候收入还没现在高,过年买水果也就买一两斤,不像现在一买就是几箱。”回忆起年货的变迁,家住城东社区、75岁的过湛明发出了感慨。“我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每个月有3000多元,现在买年货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紧巴巴的了。”
年货变迁,见证幸福生活
年货买什么?在过去,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就是孩子口袋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或是一双走亲戚时穿的新皮鞋,又或是一套年年翻新的时髦挂历。而现在,年货的概念已变得难以界定。特别是对于准备春节去海南旅游过节的王先生而言,今年的年货就是全家出去旅游。
在31岁的张小姐眼里,小时候的年货就是一件漂亮的新衣裳。而今年,她为自己购买了一瓶DIOR的香水和一部iphone 4手机,这就是她的年货。而对于30岁的刘先生来说,今年的年货则是新买的小车。
年货的变迁,是市民消费方式的改变,其背后更是社会的变迁。来自嘉兴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嘉兴市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衣食住行消费支出位次发生变化:食的消费比重下降,新房、轿车大踏步走进居民生活,通信、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人们越来越舍得“花钱买教育”、“花钱买新的生活方式”……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4亿元,比2009年增长18.9%;86家限额以上汽车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54.3%;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零售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销售额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8.9%。从掠影式的回眸中,从“高高低低”的数据变化中,记者感受着嘉兴人时尚而理性的消费观念。
“如今城乡居民越来越富足。想吃的好东西,平时都尝过了;想穿好的衣服,平时遇到商场打折都能买来穿;要用的,基本上家里也不缺,按照30年前的标准,我们天天都在过年。”王先生说,办年货让人在忙碌的喜悦中感受新年的到来,在琐碎却温暖的仪式里传递脉脉温情,因此,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却是心情。
嘉兴日报 记者方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