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4日讯
“农村太需要这样的指导员了,软硬都会抓。”在永嘉县桥下镇霞岙村,村民总是这样评价朱启发。
朱启发,市委组织部党代表联络处副处长。2010年3月30日至今,下派到永嘉县桥下镇担任霞岙村、小京岙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这一年来,他情系山区,克服种种困难,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带铺盖下村解开村民疙瘩
桥下镇霞岙村海拔400多米,是该镇的边远山区村。1月18日,记者从桥下镇政府出发,驱车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颠簸半个小时,才抵达深藏在山坳的霞岙村。
听说记者找朱启发,正在村委会门口晒太阳的几位村民热情地围上来,拉着记者便去找他。“启发留下来,我们大家需要他。”85岁的老党员胡方银说,“这个指导员带着被褥住在村里,这一年帮村里做了不少事,确实难得。”
当时,下派到霞岙村的第二天,朱启发就召开了村两委和党员会议,但村里的党员们似乎并不给这名从城里来的指导员面子,20名党员只来了15人。而且会议气氛也并不如朱启发想象的那么融洽,一个小问题都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还互相顶牛。
“农村要发展,班子要团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朱启发很快就悟出了门道:他这个外来的“和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村两委凝聚力。
说干就干,朱启发从镇上搬来了被褥,在村委会办公楼二楼的小房里住了下来。尽管朱启发身兼多职,除兼任小京岙村的指导员外,还担任桥下镇党委副书记,不过他每周至少两个晚上住在霞岙。
住在村里的时候,他挨家挨户拜访村里的党员干部,和他们“交心”,解开他们彼此的疙瘩。“只有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他们才会信赖我。”朱启发说,自从他在村里住下来后,村民对他的态度转变了不少,大家都把他当成自己人。
同时,通过创建精品示范党支部、村干部满意度调查、创先争优活动和“四议两公开”这些载体,提高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
村党支部书记胡明拾说,现在村两委班子成员比以前团结多了,人心齐、泰山移,我们自己不把拳头握紧,还怎么发力呢?
现在,周一、周四作为全村的集体汇报学习日,会上,不仅人到齐了,而且还融洽了许多。去年底,霞岙村党支部还被桥下镇评为优秀党支部。
带头修建村民的“安全防护堤”
霞岙村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主导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经济一年不到2万元。
这几年,村里一直没有变化,道路坑坑洼洼,牛粪猪粪随处可见,更让村民担忧的是,村口的防洪堤自10多年前被山洪冲毁后,一直没有修缮,而且溪坑被村民私自建成了粪坑、牛栏,成为全村最脏的地方,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臭不可言。更让村民担心的是,每到台风季节或下暴雨时,山洪就会直冲村里。
“只有帮助村里多办实事,才会让村民信服。”朱启发主动挑起担子,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跑机关跑部门,跑了县里跑市里,争项目、要资金。
去年10月,防洪堤如期开工,短短3个多月,300多米长的防洪堤就建设完工了。“只要有个好的带头人,哪个农民朋友会不爱自己的家乡。”朱启发说,当时清理溪坑,要拆掉村民私建的牛栏、粪坑,村民很理解很支持,防洪堤开工建设后,当地村民有的出力有的出钱。
防洪堤建成后,朱启发又找来赞助单位,在防洪堤边上安装了健身器材,还在附近建起了一座生态公厕,昔日粪坑地变成全村最漂亮的地方。“有了这道防洪堤,大家心里都踏实了。”霞岙村村委会主任胡明恩这样说。
说起村里近一年间的变化,80多岁的村民胡方畴连说: “好兮,好兮。”他说,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自从朱启发来到村里后,不仅村口防洪堤修起来了,而且村内的道路都浇成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
“霞岙村有1000亩林地,我和村干部商量着搞一个畜牧养殖场,这样村里发展后续资金就有了。”对于霞岙村的未来,朱启发的打算很实在,那就是让这个小山村不再为没有资金而发愁。
霞岙老人也可老有所乐了
霞岙村有600多人,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经商或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光60岁以上老人就有150人。
2008年,霞岙村成立了老人协会。但让该村老人协会会长胡明德尴尬的是,受场地和经费的限制,老人协会空有其名,除成立之初召开了一次大会,这几年很少开展活动。
朱启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主动找胡明德商量。“当时他提出要让村里的老人有娱乐场所,还要创建老人星光之家,刚开始我还觉得这不大可能。”胡明德如是说。
后来,朱启发和村两委商量腾出村办公楼一、二层作为老人活动场所,并向该县民政部门争取了“老人星光之家”称号。目前,“老人星光之家”装修即将完成,下个月就可投入使用。
“我们村终于有了老人活动场所。”看着“老人星光之家”的牌匾,胡明德满脸笑容。他说,以后村里的老人都可到老人星光之家看看报纸,下下象棋,或与朋友聊聊天,这可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
“自从启发来到村里,村里变化可大了。”胡明德说,现在村里的老人、孩子已离不开他。
据温州都市报 记者 周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