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在台州一家大型超市,市民在选购腌制肉品。 记者 李昌正 摄
浙江在线01月25日讯
随着春节的来临,各种年货悉数上市,而腌腊制品更是节未到先热销。与此同时,大量手工作坊加工的成品香肠、腊肉等腌腊制品也开始进入市场。日前,有市民对这种无外包装的腌腊制品的安全问题提出质疑,记者也对此进行了调查。
农贸菜场腌制腊肉多为三无产品
每到寒冬腊月,以传统工艺技术腌制的腊肉挂满了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昨日,记者在市区的世纪联华超市、欧尚超市、界牌菜场、下马菜场等市场看到,一串串腌制香肠整齐地串在竹竿上,一块块腊肉“裸”着身子挂在铁钩上,腌腊鸡、鸭等更是摆满了柜台,引来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
记者在市区的一些超市、农贸市场逛了一圈后发现,相比超市包装销售的火腿、香肠、腊肉,菜市场的腊肉、腌腊鸡鸭、烟熏灌肠……大都没有任何包装。一些腌腊制品表面,还附着烟熏时留下的盐分,并混杂着调料和杂质。记者看到,平时一些做水产、蔬菜生意的小贩也购进了许多腌腊制品销售。
“按照规定,制作腌腊制品的原材料,即猪肉和鸡、鸭等应先由畜牧部门进行检疫,待出具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制作腌腊制品。”市工商局市场处的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然而,记者在界牌菜市场的腌腊制品摊位看到,一些加工腌腊制品的商贩根本拿不出《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自2005年12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规定腌腊肉制品外包装上必须加印(贴)QS标志,否则不允许生产销售。但记者采访时发现,市场上的腌腊制品贴上QS标志的却很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规模大的腌腊制品摊点均采取制作、销售一条龙服务。一些小的腌腊制品摊点为图便宜,随意进货,质量更是让人堪忧。
“都是我们自己买的肉熏的腊肉。什么检疫证、QS认证,我们不知道!”采访中,不少摊贩对这证那证感到一脸的迷茫。
腌腊制品亚硝酸盐超标会引起中毒
市场上裸卖的腌腊品会不会有卫生质量问题?食用了工艺不过关的腌腊制品会影响健康吗?
“由于腌腊制品大多是传统地方特产,具有独特工艺与口味,要完全达到国家标准比较困难,市场上不少手工作坊制作腌腊制品大多工艺落后、包装差,卫生条件也不符合要求。”市工商局市场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多消费者有认识误区,甚至有人认为,腌腊小作坊的秘制祖传风味更地道,但从历年检查结果证明,小作坊出产的腌腊制品安全性非常差,根本无法保证其质量。
记者了解到,腌腊制品在腌制过程中生产者一般都会添加亚硝酸盐,用以保持瘦肉组织的色泽,赋予肉制品鲜亮的红色,但腌腊制品中亚硝酸盐的量也有规定,如果腌腊制品中一旦超标使用亚硝酸盐,人们过量摄入后会引起中毒。对于腌腊制品的安全问题,国家卫生部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在2005年就制定了《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标准规定腌腊肉制品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标识、包装、运输、贮存和检验方法等,明确界定了腌腊制品的过氧化值、酸价、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
据台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