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供图
|
|
1月22日,东阳义工协会发起为老人洗洗脚的爱心公益活动。孙振华 摄
|
浙江日报讯 来自江西的农民工李青,7年前在杭州左岸花苑创办“爱心老年之家”,成为杭州首位个人独资开办民营敬老院的外来务工者。目前,“爱心老年之家”已有近百张床位。
春节前夕,李青给本报编辑部发来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希望广大家属能在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把老人接回家过年,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和期盼。这份期盼,不仅属于李青个人,也是全省万余名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期盼,更是近10万名入住敬老院老人的共同心愿。
李青的愿望能实现吗?老人们能回家过年吗?本报今起开设“接父母回家过年”专栏,欢迎广大读者、网友发送电子邮件到wcm061970@163.com或拨打手机13600538787,谈谈您的意见建议和实际行动。
敬老院院长的一封信
浙江日报编辑部:
你们好!
还有一个多星期就要过年了,今天给你们写信,一是感谢贵报对敬老院老人的长期关注;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你们,呼吁所有敬老院老人的家属,把父母和亲人接回家过年,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来自江西农村,过去是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些年来到城市后,特别是办起敬老院后,我发现,城乡之间的差别真不小。由于住房条件限制,许多父母被子女送到敬老院,现在是子女在哪里,老人们的家就在哪里。
这么多年下来,敬老院老人最难过的日子就是春节了。在满城除夕爆竹声中,不少无法回家的老人都背着别人,独自流泪。去年春节,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黯然离世,除我们工作人员外,在外地的家人接到电话后甚至来不及赶到奔丧。老人入住敬老院5年,经常拉着我的手说:“你比我的子女还亲,因为我天天能见到你,有时,我半年也见不到子女一面。”听了这话,我心里很不好受,但没有办法,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回来一趟不容易。这么多年,老人的春节都在敬老院过,虽然有我们陪着,但我能感受到,这个时节老人对亲情很渴望。
自从7年前开办“爱心老年之家”以来,我很少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因为每年都会有老人留在敬老院过年,他们有的是孤寡老人,无家可归;有些则是卧病在床,需要特殊护理;还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长期在外地工作;也有个别老人说他们习惯了敬老院生活,不愿意回家。其实,他们多半是怕回家给子女添麻烦,他们知道,自从走进敬老院那一天起,家里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床了。
春节是我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我想,一年365天,我们天天都在替老人的子女尽孝,因此,我特别希望,天下做儿女的能在春节假期尽一份孝心,陪父母说说话、吃顿年夜饭。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亲情似乎淡薄不少。我想说的是,作为子女,你们花钱把老人送到敬老院,是因为平时工作忙,大家能理解,但如果觉得花钱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就算完成任务,那就大错特错了。钱可以买到服务,但不能买到亲情。毕竟,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为此,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在除夕夜,我们敬老院全体老人都能回家过一个喜庆团圆的新年。如果愿望实现,我会从正月初一起,每天站在大门口,欢迎每一位过完年回来的老人,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和快乐。
谢谢贵报对老年人的关爱!
杭州爱心老年之家李青
2011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