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6日讯
来自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省肿瘤医院、省中医院、杭州市一医院及杭州市肿瘤医院等采样医院的统计,上周共确诊癌症患者649例,比前一周略有下降;男性323人,女性326人。本周最小癌龄是9岁的骨肉瘤患者;最高癌龄是两位86岁老人,分别患上了前列腺癌和结肠癌。
恶心、腹胀以为是胃炎
21岁的小苏已经恶心、腹胀快3个月了。还在读大学的她,常常和朋友开玩笑:“如果不是‘好朋友’每月报到,人家还以为我怀孕了呢!”
小苏对自己的胃部反应并不在意,真难受得不行了,就吃点胃药。她说,读高中的时候,因为住校,伙食一般,自己经常乱吃东西,把胃吃坏了,“我问过当医生的亲戚,他说,很多人都有慢性胃炎,胃镜都不需要做,吃点胃药就可以。”
元旦假期,小苏回家,家人发现了不对劲:“人瘦了很多,吃两口饭就要囤牢,就算胃病也没这么厉害吧?”
家人拖着小苏上了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医生们看出了异常:“看起来,胃粘膜很正常,找不到溃疡什么的,但仔细看,你会发现,她的胃收缩性特别差,胃壁增厚了。”他们从小苏的胃部取了一块细胞做活组织检验。
病理检验很快确认:小苏患上了胃癌,胃印戒细胞癌。
手术时已经是晚期
胃印戒细胞癌,属于进展期癌中的粘液癌。患病时,肿瘤细胞的细胞浆内会出现大量偏酸性粘液,这种粘液常将细胞核挤压到癌细胞浆的一侧,形似戒指,故又称之为印戒细胞癌。
浙二外科医生陈健说,胃印戒细胞癌占胃癌总数的16.8%,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是一种进展快、预后不良的肿瘤。大约有42.1%的人会被误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反酸、嗳气、烧心,听起来和胃药广告里说的很像。”陈健说,很多病人甚至因此依靠胃药过了很久,反而因此掩盖了胃癌的症状,“小苏手术时,已经是晚期。我们发现,33个月前,她其实已经出现了胃癌的早期症状,只是被她自己忽略了,也被胃药掩盖了。”
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癌症;因为它的生长依赖雌激素,所以好发于年轻女性。最近一个月,陈健连续接诊了3位患胃印戒细胞癌的患者,二女一男。其中,两名女性患者的年龄都不到30岁。他们的亲人中,都没有患消化道肿瘤的历史。
良好生活方式抑制“坏基因”
陈健说,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患者:有坏的基因,也许无法避免癌症的到来;但即便你有了好的基因,如果生活方式不佳,或者遇上触发肿瘤的“诱因”,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让好基因变成坏基因。
巧的是,昨天下午,记者采访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树时,她也提到了“好基因”与“坏基因”。
郑树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好基因”与“坏基因”,祖辈有坏基因,不可怕,因为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两条染色体都带有同样的肿瘤易感基因的几率很小。即使有“坏基因”,也不必过分担心。其实,基因是会变的。
“好基因”可能变“坏”,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坏基因”也起不了作用。现在已经有一些研究发现“坏基因”可以被抑制,如用抗氧化剂等。“好基因”如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等,它可以抑制肿瘤的形成,提高对人体的修复能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调节,保持“好基因”,让“坏基因”“死亡”。